铸壶口品牌 树吉县样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华夏文明。壶口犹如镶嵌在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初秋时节,更加精神抖擞,英姿勃发。临涛观景,浊浪排空,狂澜翻滚,水雾弥漫,珠落如幕,势如万马奔腾,滚滚向前。
作为黄河旅游板块的龙头,吉县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实施黄色瀑布、绿色生态、红色苹果“三色品牌”战略。特别是2016年以来,吉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壶口5A级景区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设施配套,强化部门协作,提升品牌影响,全力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和壶口景区改制,全县旅游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成功探索出“品牌先行、龙头带动、文化为核、农旅互动”的全域旅游“吉县样本”,成为我市文旅融合的排头兵。
首届“大河论坛”在吉县壶口瀑布景区举行。刘贵明 摄
二青会火炬传递。刘贵明 摄
一壶水 凝聚黄河之魂
“壶口瀑布是有精神的。概而言之无外三点:集万派而协力,彰显的是包容和谐;越关山而向海,表现的是目标追求;无昼夜而奔流,呈现的是持之以恒。此三者即为黄河之魂。纵观万里黄河,其灵魂之所在,舍壶口而谁何?”近日我市知名学者冯彦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了“黄河之魂”的内涵所在。
壶口四季不同,四时各异。春瀑清洌、夏水豪迈、秋季咆哮、冬凌峻粼;晨观烟雾、巳时彩虹、午后夕照、暮夜听涛。而在历史上,壶口也曾经因为黄河而繁荣,明清码头、旱地行船、商贾云集,穿梭不绝。如今壶口岸边的山崖上,那些残存的石碑、寺庙、古窑、城垣,还依稀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倘若要列出一生必须去的十个旅游景点,壶口瀑布大概会成为你心仪的选择。”刚刚履新吉县文旅局局长的王彦章如是说,“黄河龙行万里,姿态各异,但把最宝贵的要素留到了临汾、献给了晋陕。在这里能感受自然伟力、能感知时间沧桑、能感悟人生哲学,能抒发精神情怀、能疏解心理情绪,她关联自然、蕴含文化、启迪自我!”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登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甘”。此话道出了无数炎黄子孙对于母亲河的向往和眷恋之情,从古至今,从北到南,从国内到国际,膜拜者络绎不绝。“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不仅有古代文人骚客用穿越千年的诗句记录下的母亲河的容颜和气韵,更有今人用最美的语言赞美母亲河与我们一脉相承的款款深情和深深敬畏:“黄河千百年来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因为黄河的颜色浸染到每个人的皮肤上,因为黄河的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灵魂中,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别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
魂之所至,心之所向。壶口雄风,凝聚黄河气概和民族自信,黄河文明,让壶口瀑布充满了无限魅力。吉县也由此先后获得“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国际著名山水文化旅游县”“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首届山西非遗博览会。吕桂明 摄
“歌唱黄河”合唱艺术周开幕。吕桂明 摄
一条龙 舞尽黄河之韵
一壶黄水万古流,千秋青史眼底收。
黄河之于吉县,不仅仅是壶口瀑布独特的资源禀赋,更传递了厚重、朴实、坚韧的精神。自20世纪90年代初,吉县确定“扬壶口雄风 建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始,历任县委、政府领导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反复、不折腾,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吉县发展的主导产业,用近30年的时间,把壶口瀑布打造成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成为我国推向国际旅游市场的35张王牌景点之一。
近几年,吉县在《山西省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大旅游、畅通大循环、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宏观布局,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以壶口瀑布为龙头,以人祖山景区为重点,以全县大循环圈、壶口、人祖山小循环圈为主线,重点打造壶口、屯里两个旅游名镇,桑峨、社堤等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11328”的旅游发展格局,并且抓住三大板块沿黄7县开发的机会,吸引旅游项目投资27.1846亿元,破解了旅游发展基金筹措、运营管理等难题。通过舞好壶口瀑布龙头、抖好人祖山龙身、摆动乡村旅游龙尾,从而实现全域旅游整体联动。
舞好壶口这一龙头。“1992年我就来到壶口景区上班,当时这里山上光秃秃一片,我们背着树苗、提着水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荒坡上种树浇水,才有了今天的绿满山坡。那时候全是土路、房屋破旧、没有水、没有电、来了游客没处歇脚、吃饭,甚至没地方上厕所,如今景区路宽了、楼高了、灯也亮了、两边都是摆摊做生意的,非常热闹、消费也方便。”景区管理员张建成提起景区的变化感触颇深。多年来,壶口景区持续加强硬件建设,狠抓景区提档升级,拓宽了景区道路,改造了景区商铺,完善了街道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对街面绿化亮化,明确标识标牌,建设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基础设施,补齐了短板,优化了环境,建成了集旅游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为一体的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活动是带动旅游最有效的举措。一直以来,吉县坚持以“文化为核”“活动为媒”,先后在壶口景区举办了“飞越黄河”、“美丽中国唱起来”、“歌唱黄河”、黄河民俗文化演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黄河”特种邮票首发式等活动, 2018年9月还成功举办了首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向世界展示了黄河文化,极大提升了壶口瀑布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随着壶口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近几年,游客数量快速增长,由2017年的129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161万人次,以前壶口北方游客居多,这几年南方游客和国外旅客逐渐多了起来。如今,景区仅门票收入近亿元,带动周边上万人就业。”壶口景区发展中心主任吴吉民介绍,“我们先后与蒙古、河北、宁夏、北京、天津及省内70余家旅行社签约合作,未来壶口景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抖好人祖山这一龙身。人祖山是吉县旅游的又一张名片,为了弘扬人祖文化,开展人祖山人胜节祭祀民俗活动,建设人祖山旅游康养基地,融合旅游和康养产业。连续举办三届音乐帐篷节,大众跆拳道邀请赛,“人祖山杯”晋陕蒙三省民歌大赛等,“旅游+体育”“旅游+音乐”模式多样,丰富的活动引爆了旅游市场。通过壶口瀑布和人祖山旅游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克难坡、柿子滩、管头山等地的旅游。
摆好乡村旅游的龙尾。苹果是吉县的另一张名片,吉县东城乡社堤村党委一班人敢想肯干,利用该村苹果基地优势,率先举办苹果采摘节,并动员在外创业村民张英然回乡创办旅游公司,建起苹果小镇,建设怀旧主题餐厅、红色教育基地、四季果蔬园、“建国杨”文化广场、网红滑道等景点,在本村形成了四季可玩可赏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如今,这里已成为接待县内外观摩考察人数最多的地方,苹果文化已形成特色。东城乡党委书记冯勋明介绍:“社堤村是全县第一个建立党支部的村委,早期的党组织在此播下了红色的火种。我们将充分挖掘乡土历史、红色文化,精心完善扩大苹果小镇规模,最终把社堤苹果小镇打造成集采摘、休闲、娱乐、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如今,在吉县,像社堤村一样,桑峨牡丹园、太度美食街、克难坡风情窑洞,一个个以赏花、采摘、品茗、美食、民宿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展现了吉县乡村的秀美,彰显了吉县旅游的丰富业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2018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62.98亿元,2019年底达97.14亿元,连续三年游客接待量增速达25%以上。
今年6月,吉县迎来喜讯,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大学组成的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专家组宣布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初审验收。吉县正成为产业升级示范区和深度休闲旅游的实践先锋。
杨玉龙 摄
一张图 构筑黄河之“梦”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讲话精神和‘沿黄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指示精神,我们决心努力把壶口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5A级景区,使黄河壶口景区成为享誉国际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山西宏源沿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2019年,壶口景区作为全省首批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景区,经过多方考察、反复考量,以寻求壶口景区更大更快更高的发展为目标,吉县人民政府壶口管委会与山西宏源沿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4月12日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正式进驻壶口,全面开展运营管理,开发建设壶口景区,按照省、市、县各级政府总体部署,科学谋划,设定了对黄河壶口景区“坚持生态优先,传承黄河文化精神,环境品质再造,国际声誉提升,文旅体验创新”的规划建设总目标。
“壶口瀑布太震撼了,看不够的景,听不完的故事,读不完的风情,服务也周到便利,我还会再来的!”一位来自河南焦作的游客在景区一边和同伴骑毛驴拍照,一边愉快地告诉记者。一年来,宏源文旅与地方政府通力协作,景区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壶口景区作为龙头的作用逐渐凸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吉县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壶口——克难坡景区被确定为黄河板块旅游发展引擎项目的机遇,积极融入‘黄河板块’的开发建设,全力加快沿黄文旅项目建设,推动黄河壶口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感受。”吉县旅游服务中心景云中表示,目前,吉县已经编制了《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壶口、人祖山景区《总规》和《详规》,凭借正在修建施工的隰吉高速和沿黄旅游路,吉县将成为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致力于开发沿黄文化,传承黄河文明,不断为壶口景区注入新的生命力;
未来可期,不负韶华。在全县上下和宏源文旅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集壶口风情小镇、黄河文化演艺、露天剧场、亲黄步道、沿岸窑洞酒店、生态交通等为一体的世界级大河文明旅游体验目的地正在建设,一个以最小、最少建设干预,地质地貌、生态建设最大保护,把传统食、宿、行、游、购、娱向新文旅商、学、养、闲、情、奇六要素提升转化的国际旅游共识共享的文旅新地标即将在壶口景区启幕,山西壶口,中国壶口,世界壶口,指日可待,黄河明珠将更加璀璨耀眼!
记者 姜秀丽 卫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