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对王士祥来说,如何通过文学表现手法讲好“黄河故事”,这是他身为一名文学教授的使命和职责。
在9月20日下午举办的“黄河·云上观见”之“诗与黄河”主题漫谈活动上,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士祥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向观众讲述了唐诗中的“黄河恋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王士祥开宗明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水源源不断地灌溉下,华夏大地孕育出了世界古老、灿烂的文明——黄河文明。在黄河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唐诗则是黄河冲刷出的一颗不可忽略的明珠。
“唐朝有很多诗人写关于黄河的诗,李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李唐王朝的标杆人物,李白有着浓厚的黄河情结。”王士祥讲解道,在李白的《公无渡河》一诗中,李白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这其中要传达的道理是什么?“在现在看来,那就是每个人要想成功,都离不开无上的努力,如同佛教中所说,只有经受了别人经受不了的痛苦,付出别人付出不了的努力,才能赢得成功。”
王士祥还提到,在《行路难》中,李白用了很多与黄河相关的历史典故,并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形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理状态,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到王之涣的诗歌,首先想到的是《登鹳雀楼》。许多人说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王士祥却有不同看法,“这其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自然规律,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整首诗看似说的是一种人人都知道的常态,却表达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不仅写出了盛唐的气象,也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王士祥说,唐诗里有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刘禹锡曾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胡曾亦有“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诗歌里表达了人们对太空的浪漫探求。
“黄河就像一根红线,流经了九省区就像红线穿珠,每一个地方都有精彩的文化。”躬耕文学领域多年,王士祥入之愈深,爱之愈切,唐诗里的黄河故事绝非一节课能够讲得完、讲得透。
演讲最后,他以一首自创的诗致敬母亲河:
黄河本是母亲河,墨客文人多咏歌。
源自昆仑多入海,曾经混沌化清波。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