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扫描

2020-04-07 09:06: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开栏语

  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的“一三四三”工作思路,为我市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路径。本报今日起推出《贯彻落实“一三四三”工作思路 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栏目,并下设子栏目,聚焦我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着力推进开发区建设、能源革命、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我市推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措施、做法和经验,从而在全市上下营造出团结奋进、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

  核心阅读

  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提出了“5533”的目标任务,以项目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通过领导包联、部门联动、县市发力等举措,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有序推进开工复工,全市经济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临汾新闻网讯 阳春三月,山桃花开。平阳大地,生机盎然。

  汾河两岸的百余公里内,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

  东西两山的层峦叠嶂间,车辆往来、人员奔忙,一幅活力迸发的建设图卷。

  “发展不发展,重点看项目;转型不转型,重点看项目”。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提出了“5533”的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项目工作整体推进有力。截至目前,全市落实项目711个,总投资约2979.4亿元,年度投资约689.4亿元。其中,已列入省重点的项目15个,市重点的项目109个。

  市发改委主任吉守斌说:“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对项目盘子进行了多轮谋划,反复研究,今年的项目盘子要好于去年,全市项目盘子有效支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疫情来袭的阴霾,挡不住临汾前行的步伐。我市谋划项目、成立专班、领导包联、“前期手续办理月”、集中开工等一系列措施和专项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成效明显。截至4月6日,全市开复工项目454个,开复工率达到63.9%。

  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星河湾城市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11亿元、沿黄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隰吉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全市5个百亿元以上的项目投资体量巨大、带动作用极强;

  涝洰河生态建设项目总投资31.59亿元、沿黄扶贫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32亿元、浍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3.96亿元……全市50个十亿元以上的项目聚焦民生事业、社会效益重大;

  此外,全市还有300个亿元以上项目,着眼新兴产业、涵盖范围广泛;300个亿元以下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助力绿色环保。

  大干项目、时不待我。市委、市政府按照我省“成熟一个开工一个,成熟一批开工一批”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开复工。

  市委书记董一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前往现场调研。在山西华翔集团的生产车间、在星河湾项目的建筑工地、在尧贤路南延道路工程的建设现场,董一兵多次强调,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持续加快项目建设。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云峰多次赴各县(市、区)建设工地调研,安排五个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找对策,并专题听取了调研组关于项目开复工情况的汇报。他要求,要全力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市四套班子领导对投资体量大、转型成效明显、社会关注度高、有引领示范作用的51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包联挂牌推进。截至目前,各包联领导共深入一线57次,协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市成立了开发区和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已召开八次专班会议,研究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项目建设工作。

  部门联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3月20日,晴空万里,暖阳和煦。湛蓝的天空下,临汾市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池改造现场一派繁忙。几名工人正在进行拆除施工,两名技术人员正手持方案探讨。厂长王小平说:“市有关部门简化了审批流程,及时为我们办理了各种手续。3月16日,我们的提标改造项目顺利复工。项目包括生物池改造、深度处理升级改造,对问题设备进行更换等建设内容,总投资0.98亿元。”

  从2月15日开始,我市开展了“前期手续集中办理月”活动,用一个月时间,加快全市435个新建项目的立项、土地、规划、环评四项主要落地手续办理。

  市政府“点对点”向各县(市、区)下发通知,明确办理事项、办结时限、办理目标。目前,已有1324项手续已办理,占比76.1%,四项主要落地手续全部办结的项目242个,办结率55.6%,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夯实了基础。

  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对项目开复工提出明确要求。多方协调,为项目开复工提供急需的防疫物资支持。

  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需要申请办理的项目实行网上收件、并联审批、网上出件,推行了“一书承诺、容缺办理”模式。

  我市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企业建立了“绿色通道”。春节期间,侯马市海亿康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决定投资口罩生产项目,有关部门立即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各项手续证照的办理,让企业在一周时间从成立迈进试产阶段。目前,全市的口罩生产企业已达到7家,其中5家进入实质生产阶段,有效缓解了全市防护物资短缺的现状。

  在疫情期间,针对我省出台的贴息减税、贷款支持、专项债券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市发改委组织协调,积极争取。目前,我市5家企业进入国家级疫情保障企业贴息名单,3家已获得2650万贴息贷款支持;15家企业上报省级疫情保障企业减税名单,申请减税821万元。近期,我市还分两批申报了省战疫情稳投资补短板国开行专项贷款,共申报项目58个,申请省补短板稳投资农发行专项贷款项目84个,申请专项债券项目73个。

  县市发力,开工复工比肩接踵

  迎着初春的朝阳,曲沃县“智慧菜谷”项目开工现场彩球飘扬、热情洋溢,数十辆大型工程机械和重载货车整齐列队,共同迎接一个美好的时刻——这是2月21日,曲沃县举行首批十大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同一天,侯马市的十项重点项目也集中开工。曲沃、侯马两地齐头并进,率先为全市项目的集中开工吹响了冲锋号。

  从这一天开始,襄汾县首批15个重点项目、安泽县首批18个重点项目、浮山县首批18个重点项目、永和县首批28个重点项目……短短20天,全市9个县(市、区)举办了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县域实情,创新思路、创新方式,持续推出一项项帮扶政策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全市项目建设开复工的步伐不断加快。

  临汾经济开发区围绕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包装一批、招商一批“五个一批”的要求,解决突出问题,倒排工期时限,梯次压茬推进;古县严格落实“五包联”责任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在全县上下掀起项目推进的热潮;洪洞县在提升环境软实力上求实效,着力打造顺畅的项目手续办理环境,坚持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运行机制,大力优化服务环境;浮山县积极为项目建设架桥铺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发展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环境;安泽县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做到一窗受理、一站办理,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保姆式”服务……

  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平阳大地,如今正被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重新唤醒,全社会因疫情影响主动按下的“暂停键”而今恢复启动。看,穿山而过的公路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夯实路基;翻山越岭的输气管道路段,技术人员正在测量;科技高新的机电项目场地,崭新的厂房正拔地而起。

  桃红柳绿,天气暖了,太阳艳了,临汾的经济活力也焕发了。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