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边丘陵相连、果林密植;一边山长水阔、波光粼粼。
站在曲沃县浍河水库南岸黝黑平坦的沥青路面上,入目所及皆是一派生态美景、田园风光。
“脚下这条长7公里多的公路,以及17个遍植经济林的丘陵梯田和17个灌溉蓄水池,就是浍河水库南岸生产开发及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曲沃县水利局移民办主任、项目法人王红生介绍,这个项目是曲沃县今年十大农业转型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市级重点项目。
通过他的描述,浍河水库南岸曾经的模样逐渐清晰:荒山野地、沟壑纵横,杂草丛生、人迹罕至,一座座丘陵不仅白白荒废,还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阻碍了村民们的出行。
“这个项目既是农业项目也是环保项目,但本质上是民生项目。”王红生说,今年年初,曲沃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1900万元,对浍河南岸实施生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是一条路。在水库南岸高处,宽5米、长7.38千米的沥青混凝土四级公路沿着丘陵蜿蜒向前、伸向远方,将荒野变成通途,此外还有3条总长2.67公里的支线,为北董乡东周、吉庄、平乐三个村村民出行提供了又一条捷径。王红生说:“今年6月7日,道路工程实现了全线竣工。这条路不仅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也成为绛县、翼城游客到浍河水库休闲的首选道路。如今,它成为我们曲沃的‘网红路’,有人专程来这儿拍照打卡、骑山地车、跑马拉松。”
其次是一片林。记者在现场看到,座座丘陵上,梯田层层叠叠、规划齐整,一路向前,成片的花椒树、山桃树、山杏树、山楂树映入眼帘。王红生介绍:“经济林带的总面积达1980亩,共有20万株,经济林的收益将全部归当地村民所有,据测算,每亩地可为当地群众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和美化库区自然环境。截至8月底,经济林工程已经全面完工。”
最后是灌溉工程。17个丘陵的制高点,已经全部新建了钢筋混凝土蓄水池,50公里长的输水管道翻山越岭,将为所有的经济林提供灌溉水。王红生说:“今年春天栽植的20万株经济林成活率大约70%。现在,灌溉工程已经基本竣工,我们就能抓住机遇进行秋季补栽,成活率将确保达95%以上,等到明年春天进行养护后,就会全部交给当地老百姓。”
东周村、吉庄村、平乐村是上世纪50年代水库建设时的移民村,也是此次生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尤其是最偏远的平乐村,17座丘陵中所属平乐村范围的就有一半以上,是最大受益村。
“我们村有4600多亩地,其中大多数都靠近浍河水库南岸,以前,从村里到地头的路很差,又陡又窄,收庄稼时机械都过不去,村民只能肩挑背扛。现在新修的进村路又宽又平,再也不发愁了。”平乐村村委会主任王永军说,村里种植的1500多亩樱桃和800多亩药材,在新建的道路连通县道后,困扰大家多年的运输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沿路前行,路边的野花盛开、青草翠绿,一处“梅记农家乐”房屋前后,繁茂的柿子树硕果累累。“库区自然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带动当地群众和吸引外部投资发展农家乐、采摘园、游乐场等旅游产业,为提高浍河水库景区的规模和品质打下基础,创造出了条件。”王红生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要实施水保防护林,栽植刺槐、刺柏等树种,保护好浍河水库的生态环境。”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