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古城镇的“暖心事”

2020-03-11 09:00: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让我感动的事情不断发生,每天晚上写工作日志的时候我都在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干部群众毫无条件争先恐后地出钱出力呢?”说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身边事,襄汾县古城镇党委书记郝英伟声音有点哽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古城镇党委紧急吹响战“疫”集结号,组建“敢打胜仗、能打胜仗”的先锋队,铸就红色钢铁防线,各村上演的感人故事一幕接一幕……

  最美“女兵班”

  南安平村在古城镇西南,全村上下1050口人。面对疫情,该村及时成立防控疫情工作队,取消村里的春节文艺演出,将演出队改为“女兵宣传班”。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家长群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报告家长和娃娃们的身体状况……”南安平村党支部书记戴星省的女儿是村里的教师,她一马当先和该村妇联主任梁建梅商量如何开展工作。按照她们商量的意见,建梅把“女兵班”进行了分组。

  于是,一支戴红袖章的“女兵班”出现在村头巷尾,排查、喊话、消毒、劝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并肩“夫妻档”

  你守着村,我守着你。陈小红是西王村委专职委员,每天值班值守劝返群众,还要宣传防疫知识,几天下来嗓子都哑了。陈小红的丈夫高卫伟平时开大车,见妻子忙里忙外,就主动说:“我跟你一起忙吧,你守好咱村,我就守着你!”所以,村民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陈小红负责登记,高卫伟就负责消毒;陈小红做宣传,高卫伟就在旁边做示范。

  无独有偶,在曹家庄,也有这样一对夫妻——李强娃和苏荣。他们在同一个岗,每天却只能擦肩而过。原来,妻子苏荣是预备党员,特别想在特殊时期为村里做事,但婆婆卧病在床,村干部便未安排她。李强娃知道妻子的心思后,坚决地对村干部表态:“苏荣值白班,我值夜班!”就这样,在村口的菜市场值班处,苏荣白天交接班时会对丈夫说:“饭在锅里热着,你回家洗了手趁热吃!”晚上,李强娃接班时会对妻子说:“今天我和娃们包的饺子,给你留着呢!”

  上阵“父子兵”

  “儿子,咱排查隐患认真仔细点儿,咱村就能更平安!”

  “爸,您说得对,和您一块儿值班,我还能把您老党员的责任心好好领会领会,回头再传给您孙子,让他们也体会您的这份心!”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北街村岗楼值班处,赵保成、赵俊这对“父子兵”一边工作一边还不忘逗逗乐。赵保成担任北街村会计已经37年,他对北街村的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和爱护。赵俊是一名工人,他说:“小时候不理解父亲为啥总为村里的事忙得不回家,长大了才知道‘小家’离不开‘大家’,能为集体出力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也是一份光荣!”

  疫情发生后,他们父子主动请缨到一线值班。在家,是父子;在这场战“疫”中,他们是并肩的“战友”!

  防疫“兄弟连”

  在北相李村的值班表上有这样几对“相连”的名字“李建功和李建伟”“柴晓鹏和柴晓飞”“张伟方和张磊方”……他们是几对亲兄弟,常年在外务工。

  疫情发生后,这些务工回来的兄弟纷纷表示愿意为村里出力,于是“兄弟连”就成立了!李建功说:“我们兄弟俩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事儿都是靠村里的党员招呼,现在咱村有事,我们兄弟义不容辞!”

  “李书记,您看我俩能干啥!”向村支书请战的两位青年,是苏家庄的大一新生李彦君和李子昂。他们兄弟俩每天除了向学校按时汇报体温和身体状况,就是站在村口帮忙值班值守。一开始,李子昂的母亲说:“你俩娃娃能干啥,别添乱!”李子昂说:“我俩年轻,不仅啥都能干,还要拣重活干!”于是,气温低的时候他俩值守,不值班的时候就去村里巡逻、消毒。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暖心的故事仍在古城镇继续……

  记者 卫博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