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卫健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纪实

2020-03-14 09:08: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这里是“一线”,这里是“前沿”,这里有着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责任在这里传递,力量在这里激荡,所有人坚守,与使命同在,与担当同行;

  战时状态,是极限考验,更是生死攸关!

  从己亥末到庚子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卫健系统采取“立于新、行于细、抓于实”的工作举措,快研判、紧调度,赴一线、深指导,快速决策、高效运转。

  从提前谋划,到一级响应,再到全面布控逐户排查;从发现首位疑似患者,到全力救治,再到确诊患者“清零”。在这场不能输、更输不起的战斗中,市卫健委始终把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处处彰显抗疫必胜的决心。

  “疫”起,统筹中枢开启全负荷运行

  “必须坚持战时标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总调度室副总调度、市卫健委主任董凤妮时刻以战时机制、战时状态、战时作风、战时举措激励自己、督促自己,以“跟我冲”的姿态在岗在位、靠前指挥。

  战“疫”当前,必须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1月16日,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卫健委立即召开全市卫健系统会议,紧急安排部署,组专班、明任务,随时准备“迎战”;

  1月20日,副市长陈忠辉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建设和疫情防控准备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了再安排、再部署工作会议,要求3所医院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1月20日下午,国务院、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后,市卫健委连夜召开专题工作会,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1月21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云峰在专题会议上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出6点要求,市卫健委迅速响应,严格执行;

  1月24日,按照市委书记董一兵的要求,全市卫健系统取消假期,全员到岗,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次次召开紧急会议,一项项斟酌防控措施,一遍遍研判疫情走势,一项项指令、一份份通告、一个个决定发出、贯彻、落地、生效……每个夜晚,市卫健委大楼灯火通明、彻夜不熄。在这所大楼内,市卫健委对所承担的市疫情防控领导组总调度室、总值班室、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组、环境整治组等的多项重大任务一刻也不懈怠,有条不紊地调度着整场战役,保障各项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落实。

  “省里、市里24小时不间断下发指令,我们都要紧急安排部署。”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好收表示,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总调度室共下发指令230多条,为整个作战系统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提供依据,形成了上下贯通、统筹联动的工作格局。

  “1月22日,我们向社会公布了24小时值班电话,随时接听各方传来的疫情线索和各种咨询,截至3月3日,已接到2100余个电话,全部由专人追查、答复,3天以内必须办理。”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史炜一直穿梭在指挥部大楼,白天要忙碌于各类会议安排、文件运转、部门间沟通协调、各处置组统一调度保障,晚上还要撰写材料、上报当天数据。

  1月31日,蒲县卫体局局长田盈被借调到市卫健委调度中心,在调度中心近一个月的工作让她受益良多。一卷17000余字的全国、省、市疫情防控大事记,是她每天从7个主流媒体上浏览大量报道一点一点收集、加班加点补充完成的。

  每日晨曦微露时,她就“踏上征途”,夜深人静却还专注撰写材料。何时天明、何时月升,她都已然忘却。

  只有数据精准,才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1月27日起,总调度室就开始从省公安厅提供的全省自湖北、武汉归返人员数据库中提取“临汾数据”。由于提取数据庞大、来源广泛、所有数据都是实时动态更新,给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

  2月1日,市卫健委从全市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数据分析专班,古县县委办主任尚立春担任班长,具体承担核对武汉、湖北返回人员信息。他说:“时间紧,来不及搭建专业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的数据比对全靠人工完成。公安、交通、教育部门及三大通信运营商收集的大量人员信息在这里汇聚,每天我们要处理信息两万余条、打电话千余个。”

  2月1日至2日的48小时,2月5日至7日的72小时,两次“清零活动”让数据分析专班的11人超负荷连续战斗。即使这样,尚立春和同事们还是时刻紧盯,没有半点马虎。截至3月3日16时,全市累计排查外地返临人员167239人,其中武汉返临6005人。

  成为低风险区后,我市各企业开始有序复产复工,为确保病毒“零输入”,数据管理专班又开发出疫情防控数据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全市所有法人单位的市域外人员开展疫情防控风险评估工作。为了压实法人责任,2月28日临汾HIM码、法人注册平台上线,从9时47分至17时23分短短7个多小时,1568个法人通过二维码进行在线登记。他们还同步开发出市域外返工返程人员二维码,让个人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基本信息、法人根据有效信息形成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措施。

  角力,无畏“逆行”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热门诊是前线中的前线、堡垒里的哨点,是患者救治工作的“第一道关卡”。

  1月16日,董凤妮在全市卫健系统会议上要求县级医院尽快、规范设立发热门诊,做到“问诊细”“信息全”“动作快”,应收尽收,从源头切断病毒。

  会议后,洪洞县人民医院连夜对病区进行改造,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配置了相关的医疗设备,按照“一人一单间隔离”的标准设置病房11间。

  1月22日,全市18所定点医院、22个发热门诊向社会公示后,市卫健委组成4个专家督导组,对全市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截至3月3日,全市18所定点医院22个发热门诊累计接诊9688人,累计留观416人。

  “医护人员只有做好自我保护,才能守护好患者。”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刘甫宪表示,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是做好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持战斗力的关键一环。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卫健委组织开展了全市重点医务人员培训42000余人次。

  1月19日,市卫健委组建医疗专家组,完善医疗救治运行机制。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刁士琦担任临床专家组组长,市疾控中心主任张重辉担任疾控专家组组长。专家组经过三次扩充,集全市各医疗机构104位专业素质强、临床检验丰富的多学科精干力量,形成核心专家、骨干专家和青年专家的梯队配置。市卫健委中医科主任马太平抽调高年资、高职称的10位中医专家成立了中医专家组。市级临床专家组建立微信群,对各县提交的发热留观患者中的疑难留观病例进行会诊,截至3月3日,电话微信会诊800余次,现场会诊20余次。

  与疫情的生死较量一触即发,拼的是速度,争的是时间。

  1月24日17时46分,市卫健委总调度室接到疫情报告——我市发现首例疑似病例。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科员李国强只身前往乡宁县人民医院采集鼻咽拭子。

  1月25日1时,鼻咽拭子样本被送至市疾控中心,检验员杨欢和郭子阳直面病毒,连夜对样本进行了核算检测,5个小时后得出实验结果,显示呈阳性。11时29分,市卫健委派出负压救护车将患者转至市第三人民医院。

  “从患者被发现到送往定点救治医院,每一个环节都有节点,每一项操作都要无缝衔接。时间必须精确到分,因为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造成二次感染。”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王向阳说,以第二例患者为例,2月5日零时30分患者核酸检测为阳性,吉县疾控中心必须在3个小时内完成流行性病学调查,市里的负压救护车1时30分出发,3时30分接到患者,5时45分准时送达收治医院。

  患者入院后,全体医护人员明确“路线图”,划好“责任田”,24小时值守。医院对患者实行“一人一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两例患者均未输液,也未使用激素、静丙及免疫调节剂、呼吸机等治疗,避免产生后遗症。

  经过精心治疗,我市两例患者全部出院。捷报传出,振奋人心!

  “我们必须统筹好本地和武汉两个战场。”刘甫宪说,只要前线一声令下,我们就能马上集结。从1月20日起,王向阳就开始广泛动员,筛选专业性强的医护人员组成预备队,随时待命支援武汉。我市3批共91名医护人员,以“逆行”的姿态驰援湖北一线,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抗击过非典、支援过汶川,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郭淑明阵前受命,担任临汾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总队长。在武汉市肺科医院,面对繁重的救治任务,她总是冲到最前线。队伍里年轻队员多,工作流程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都需要她反复教授。再累再苦,她都坚持到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定团队的信念。

  此战,市卫健委上下众志成城,完成了省委提出的确诊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和市委提出的“零传染”目标。

  综治,齐心协力构建联动型体系

  如果说“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便是取胜之道!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初心使命;越是勇于担当,越能看出党性成色!

  “实行源头防控,各项工作必须周密细致。”市卫健委疾控科科长韩勇彬表示,1月25日,首例疑似病例确定后,该科室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公安技侦手段,通宵达旦核对数据,只为数据快一步走在疫情前面,为领导组决策提供依据。

  疾控科的田艳绒每天负责密切接触者信息的分类、整理、下发、收集、汇总,每一个细小的信息都要仔细核对,每一个缺失的信息必须逐一追踪完善,她说:“我们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实行‘四包’责任人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传染源。”

  基层医务工作者既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农村防疫战线的“排头兵”。1月21日,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的张红霞就开始对村医进行多轮次、多层面、多范围培训,动员乡村两级医生摸排走访。

  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国平说,从战“疫”打响的那一刻,全市5000多名基层医务人员义无反顾走上“战场”,坚守在各个路口、村口、社区的检测点。

  “最美村医”贺星龙走村入户对自己签约的6个自然村所有外地返回人员展开地毯式、网格化、全覆盖摸排,及时掌握了第一手精准详实的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在曲沃高速北口疫情监测点值夜班的乐昌镇卫生院医生范百合,反复穿着的防护服外搭了一件雨衣。她觉得既可防护又能保暖,手脚冷了就抖一抖、耳朵冻红了就搓一搓……

  环境整治组组长、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毛崇澜,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全市各县(市、区)的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菜市场进行实地督导,补齐我市卫生短板。

  有多年创卫经验的侯马市卫体局局长李林红被抽调到市卫健委后,白天走访基层收集一手资料,晚上起草创卫方案。年近90岁的老父亲经常给她打电话叮嘱“要注意休息。”李林红总是回答:“不要紧,几十年的工作我都习惯了,这点工作量不算啥。”

  1月22日,环境整治组下发《关于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后,市卫健委要求有关单位结合疫情防控,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商场超市、交通卡站,严格开展防疫消杀工作。2月1日,收到市卫健委下发的《关于收集废弃口罩按照医疗垃圾进行处置的通知》后,隰县医疗集团分别为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交通检测站点投放了137个一次性口罩收集容器,并严格按照一次性防护用品医疗垃圾的标准处理。

  面对身边出现的疑似患者,消除民众恐慌情绪迫在眉睫。市卫健委全方位、全媒体、多角度、多层面宣传健康知识和防护措施,进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有效引导社会舆情。

  一声声誓言、一次次“逆行”、一天天坚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市卫健委广大干部职工恪守初心、勇担使命,用无数“绵薄之力”汇聚成力战疫情的“磅礴力量”!

  此战,必胜!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