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七队合一”“三步法”“二维码免接触登记”“老街大妈”“居家监测四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侯马市在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中的创新做法层出不穷。
全员上阵 把牢“第一道关口”
“天亮了,开始战斗!”春节以来,每天早上一睁眼,张磊就像上了发条。
路东街道办事处新民巷社区书记张磊,是侯马市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他们坚守社区阵地,创新社区管理,把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道关口”。
路东街道办事处下辖9个社区183个小区40442口人,流动人口多、开放小区多、街巷胡同多。面对新老旧小区的防控压力,路东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居民群众自治三大作用,成立了7个临时党支部、23个党小组和21个党员先锋岗,整合摸排、宣传、消毒等力量推行“七队合一”工作模式。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楠博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累计设立卡点96个、临时封闭管理路口22个,创新出变‘开放式小区’为‘封闭型社区’的管理模式。”
路东、路西、浍滨三个城市街道办事处还采用“三步法”,依托微信群快速摸排。侯马市委组织部则在第一时间抽调年轻党员和“一对一”帮扶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让党旗红在社区连片成势。为了节约资源、最大限度杜绝交叉感染,市委党校工作人员董芮制作了二维码,并在体育街社区出入口首次投入使用,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北巷社区、凤城村等8家单位也将他制作的二维码用于扫码通行。在多次征求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董芮还设置了定位、时间获取功能,科技助力防疫防控。
关口前移 打通“最后一米”
侯马市路西街道办事处与新田乡、高村乡交叉重叠,片区大、人员杂,从大年初二起,该办事处便开始对辖区散户小区进行联合封闭管控,并与东新城村等联合设置布控。党员干部和退役老兵、网格长、楼长24小时轮岗值守,严禁非本小区人员和车辆进入。
在东街社区和西街社区共同防控的老街北口,记者看到,两个社区分工协作,马路东侧登记外出人员,西侧登记进入人员,精细化施策守护群众家门。在“第一道关口”内,记者还看到了防控“线中线”:由于社区老年人多、防范意识弱,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老街大妈”210余人每天活跃在社区内,致力于打通群防群治“最后一米”。
“老街大妈”们既进行摸排,又不忘宣传、引导,通过“面上+线上”的方式工作:“面上”拉着音箱走街串巷,“线上”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耐心劝说。她们除了在卡点值守,还负责外地返乡人员的居家监测、温馨问候,并帮忙代购生活用品。“居家监测四包”,汇集了侯马市市、乡、社区工作者以及卫生院4支力量,确保时刻有人关注关心、排查不漏一户一人。
管控有序 保障民生所需
在疫情形式较为严峻的那段时间里,记者在新民巷社区看到,一位社区居民前来办理赴曲沃购买中药的证明,由于返回侯马后有相关隔离规定,经协商后由他人送至县界卡点,再由社区工作人员取回。
张磊说:“由于摸排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相继开展了数轮摸排、核实、发放‘出入证’等工作,大大提升了社区综合治理能力。”
面对“买菜难、买菜贵”、人员流动大以及“双返”(返工、返程)“四后”(假期后、复工后、上班后、开学后)形势,侯马市平阳、华铜社区积极探索出“农社对接”的创新之举,选择无接触史、口碑好的商户,引导居民在规定时间分片、分散定点采购,既确保了封闭管控有序,又保障了民生所需。
为保障侯马市30万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浍源面粉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复工生产;品牌超市及30家连锁分店与曲沃、新绛菜商签订协议;76个村以农村淘宝店和便利店为主渠道,在商务部门牵头协调下,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保障有序;山西汽运集团侯马运业公司的8辆应急运输车辆,免费为各社区、农村淘宝店、便利店提供全天候应急运输服务。
群众所需就是命令。侯马市采取生活物资情况乡办联动、社区(村)保障的应急反应机制,实行“超市门店线下”“电商平台线上”双供应、居民较多小区集中供应、无人员接触配送服务供应等系列措施,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生活秩序正常、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 郑红卫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