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刘静) 春暖花开是归期。3月22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8名队员将于3月23日下午“回家”。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共派出3批医疗队91名医护人员和1支防疫队2名公共卫生人员支援湖北。其中,1月26日,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8人抵达湖北,他们是:临汾市人民医院乔莉莉、侯马市人民医院齐琦和员丽、襄汾县人民医院张俊霞、临汾市中心医院高海霞、翼城县人民医院张轲、临汾市中心医院杨静、洪洞县人民医院李华。8人分为三组分别支援湖北省潜江(3人)、天门(2人)、仙桃(3人)三市。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完成救助任务的驰援湖北医疗队分批返回。根据统一安排,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于3月23日中午离开湖北返回山西,我市支援湖北的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和防疫队由于任务需要继续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
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舍小家、顾大家,不惧风险、英勇逆行。在湖北度过的58个日夜里,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同病毒战斗,为战胜疫情贡献着智慧与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取得了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队员返回前,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用赠送纪念品、免费寄送行李、夹道欢送等方式向队员们表达谢意。队员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休整后要继续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为疫情防控决战完胜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坚信必胜
3月22日,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乔莉莉,手捧一幅潜江剪纸协会送来的纪念品,在潜江驻地留影,作为纪念。
剪纸作品《致敬,抗疫英雄》,主体为繁花似锦簇拥着一名白衣战士,战士正背对着大家系紧口罩,背部左侧防护服上画着一碗山西面食,右侧是一只活灵活现的龙虾。乔莉莉告诉记者:“咱们山西的刀削面,还有潜江的小龙虾,喻意是山西和潜江同心协力,共同抗疫。”
完成使命,光荣返回之际,她还把支援潜江战“疫”58天的惜别之情,用诗歌《2020抗疫有感》吟唱出来。回顾支援工作,乔莉莉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畏惧,不退缩,无论多么辛苦,我们坚信必胜!”
记者 郑红卫
带着感动回家
从1月26日到达潜江开始,侯马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的齐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齐琦说,当完成驰援湖北任务踏上归程时,有许多不舍和感动。在湖北期间,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你们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三八”国际妇女节前,湖北篆刻艺术家们连夜为每名医疗队员制作了一枚印章,并送上了他们的书法作品。临行之际,当地市民还为她们每人制作了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离别有时,相聚有时。齐琦坦言,她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将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更多患者。祝愿湖北人民尽快摆脱疫情困扰,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下次,约好以游客身份再来!
记者 郝海军
无悔去奋斗
3月22日21时,侯马市人民医院的员丽回到了潜江市的驻地,环顾着生活了50多天的地方,为撤离做准备。
“我和同事们都在整理房间,尽量恢复到我们来时的干净整洁,做好最后的消毒工作,也是对驻地工作人员的回报,这些日子,感谢他们对我们关心的和照顾……”员丽一遍遍地擦拭着房间的桌椅,回忆起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说,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悔去奋斗,而且最终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我很想念家人,很高兴自己的工作无愧于救死扶伤的职责,春天已经到来,感谢所有为之付出的人们,大家辛苦了!”对于返回临汾,员丽充满期待,回家的激动心情令她无法早早入睡。
记者 潘华玲
天门永远在我心里
“时间过得真快,在这里工作的日子是我一辈子值得珍藏的记忆。”3月22日,来到天门市已经57天的襄汾县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护士长张俊霞动情地说。
3月19日,张俊霞接到通知,与当地医院工作人员交接工作,然后回驻地待命。21日晚,张俊霞和她的“战友们”集体邮寄了行李。为了给这段特殊的日子留下纪念,张俊霞拿出自己的白色战袍,让大家在上面签上名字。这些日子,大家一起生活、一起战斗,离别在即,心里既有对家的期盼,也有对天门的不舍。
张俊霞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我们归来时,可能会表现得不太热情,因为不能握手和拥抱,只希望不要惊扰太多人,我们就是换个地方继续上班。
记者 郝海军
花开“疫”散终有时
成为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市中心医院的高海霞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天门市50多天的工作中,高海霞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患者。
“看着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出院,我真的感到很开心。”3月22日,高海霞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们身边是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身后是团结一心、血脉相连的同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有临汾人民做坚强后盾,我更加坚定信念,斗志昂扬!”
如今,全国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高海霞就要离开湖北,她既激动又不舍,“希望这场阴霾快快褪去,全国人民一起迎接春暖花开后的胜利!”
记者 荀丹薇
我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
房间里所有物资摆放整齐;废弃物品送到指定回收处;家具、卫生洁具除尘后再用消毒水浸泡过的抹布擦拭一遍……3月22日中午,翼城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轲在为撤离做准备。
在离开之前,他还会铺好床铺,用消毒液喷洒地面和抹布擦拭不到的角落。
一想到自己将要离开仙桃,张轲竟有些不舍。
回想近两个月支援湖北的经历,张轲感慨万千,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为自己能够贡献一分力量而感到自豪。在这段日子里,他和队友们并肩作战,这些珍贵的回忆会深深地烙刻在他的心里,让他毕生难忘。
记者 闫晏宏
穿越寒冬,迎来春暖花开
穿越寒冬,迎来了春暖花开。回想在仙桃市的日日夜夜,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杨静感慨良多。
收拾行囊时,杨静接到一条微信:“真为你高兴,该回家了!等情况好转,我会到你们那儿看你……”发信息的是一位陈姓老人,久居国外,今年春节前回仙桃市吊唁母亲,于1月25日傍晚入住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一度因呼吸困难而昏迷。他特意提到了杨静:“我的痛风病复发了,她两次放弃休息时间到药店帮我买药。我们素不相识,只听得到她的声音。”后来,虽然老人康复出院去了当地一家宾馆接受隔离,杨静仍然时常在微信里嘘寒问暖。
准备离开仙桃时,杨静第一时间把撤离消息告诉了老人。老人得知后,对杨静送上了深深的谢意和祝福。
记者 孙宗林
期待见到亲人那一刻
3月19日晚,当洪洞县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李华走出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房,回到驻地时才知道,这是自己值的最后一班岗。作为我市首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她来到仙桃近两个月了。
3月21日22时40分,李华收拾好了所有的行李。她对每一件行李都进行了仔细消毒,做到万无一失。
3月22日上午,仙桃的天是阴的,但李华的心情却是晴朗的。看到邮递员小心而又细致地帮她把一件件行李打包,李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激。看到行李寄出后,返乡也进入了倒计时。
“想见又不敢见。”这种矛盾的心情又开始浮出,李华害怕,她的四岁孩子小“潼宝”已经两个月没见到妈妈,唯恐见到她时情绪控制不住。“毕竟孩子还小,她不懂。”李华期待着回到家乡见到亲人的那一刻。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