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17年前的‘非典’来袭,那时我们还是个孩子;今天,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有能力贡献一分力。”连日来,在许多社区、医院、志愿者队伍中,总能看到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贡献着青春的力量。他们即使没有“战袍”,也要冲在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许多返乡大学生自觉走出家门,用汗水和行动、用肩膀和坚持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唱响了“青春之歌”。近日,记者走近他们,去感知新时代青年的选择、奉献与担当。
张伟:
为战“疫”出力 青春便不负此行
一个月来,每天“全副武装”、肩扛几十斤重的消杀设备、日均步数达三万步以上,这种工作强度对四川工商学院大三学生张伟来说,还是第一次。这个寒假,他作为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疫情防控消杀先锋队”一员,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他看来,用这种方式为家乡战“疫”出力,青春才能不负此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青年,能在家门口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回馈。”在新闻上看到志愿者服务的消息后,张伟便积极申请加入了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消杀队。从2月1日起,他扛起设备,和“队友”开始了对各个小区和防控盲区的消杀工作,沉重的消杀机器和每天不停歇的脚步并没有让瘦小的张伟退缩。他坦言:“没想到会这么辛苦,每天大家随身带着的方便面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干粮’。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最起码大家听到、看到我们消杀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是安稳的、放心的。”
早春的街头,寒气依旧,但张伟的心却是暖的,每次听到人们对他们感谢的话语,他总能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记得,在一次消杀作业结束后,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双手合十对着我们,弯腰连声说了三次‘谢谢’。当时,泪水不由得在眼里打转。原来,我们这份‘微薄力量’对于他们是那么重要。我会坚持下去,以身边的志愿者为榜样,时刻准备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张伟感慨道。
如今,他们的消杀重点放在了各个中小学校,为学校的复学工作做着准备。而对张伟来说,白天进行消杀、晚上看重播学习,已成为他为这个寒假准备的一份“特殊作业”。
康杰:
当好“大家庭”的“采购员”
在襄汾县乔村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岗疫情防控一线,晋中学院大四学生康杰正忙着为各家各户分装蔬菜,准备为已经登记好的村民送去。这个寒假对他来说,“累并快乐着,不仅充实,而且意义非凡。”
“有需要我的地方你们随时跟我说,我随叫随到!”送到村民家门口,康杰留下一句话,便又急匆匆奔向下一家。这些天,他和父亲坚守在该村疫情防控一线,成为“大家庭”里的父子“采购员”。
康杰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学校就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此刻,他仍然义无反顾,主动来到村口卡点,要求排班值守。从正月初二至今,一直坚守在岗。每当值班人员有紧急事情时,他总是第一时间顶上去,确保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守,成为村里抗“疫”大军中的“硬核”先锋。
在做好宣传、摸排、值班、消毒等防疫工作的同时,他和父亲同包村干部一起每天统计村民急需的面粉、蔬菜、药物等生活物品,并联系经销商、批发商,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采购回来,挨家挨户送到,并及时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确保特殊时期不聚集、不扎堆。
复工复产之后,村里有20余人在县某钢厂上班,考虑到厂里外地员工较多,为避免交叉感染,康杰又与大家一遍遍地上门做工作,和厂里协调,让村民住在厂里,定期安排家属将生活所需物品送到村口防控值守点,再由他们统一送到厂门口。忙起来忘了吃饭、饿了方便面充饥。在他看来:“这些都不值一提,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