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踏上紧急驰援湖北的征途,带着领导的叮咛、家人的牵挂、朋友的关心,拯救一个个岌岌可危的生命,其中种种,是经历,亦是已完成的故事。说来不易,是多少次汗水浸湿衣衫还一丝不苟捧出的果实,是每分每秒用脚丈量病房点点滴滴的切身体会。这是真正意义上“医患心手相连”大演绎,更是中华几千年传承的“家国有难理当义不容辞”的精神。今天,本报记者编录了一组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收获及感悟,以飨读者。
吴春玲:以谦卑之心发扬抗疫精神
在武汉苦过、累过、痛过,但更多的是感动、温暖、振奋……
在抗疫的43天中,我们的队员用技术与实力、责任与担当、奉献与无畏书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展现出平阳儿女大气磅礴的精神风貌。临汾医疗队唯一被选派到ICU的医生王锐总是抢在前面抢救患者,我们的副队长关红亮默默付出却从不声张,生活组的李海杰和遆志聪常常在大家还未睡醒时就已悄然将餐饭送至门口……
“谢谢你们千里奔赴武汉支援我们!”感恩的话语让我热流暖身;等车期间一曲《祖国不会忘记》让我热泪盈眶;一名患者说要用余生记住临汾医疗队,在郭亚丹的防护服上写下了“山西临汾”四个字。
支援湖北的经历对我来说,是洗礼、是鼓励、是鞭策。此后,我将以更加谦卑的心把抗疫精神发扬光大,续写“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者誓言。
史志明: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这些天,我时刻被感动包围着。看到多年卧床不起的老人给我竖起大拇指,我收获了感动;看到司机师傅动情地为我们放歌,我收获了自信;看到失去亲人的志愿者含泪说谢谢,我收获了坚强;读了治愈患者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我收获了感恩。
在极其艰难的时候武汉人民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返临那一天,当艺术家们朗诵《英雄礼赞》时,我看到了大家眼中闪烁的泪花,这是一种思想与文化的共鸣。巴金先生曾写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相互奉献、相互支持、相互感恩传承的力量,正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战胜疫情的不竭动力。
李艳红: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从接到任务到平安回家,支援武汉的43天,我目睹了42000名白衣天使火速驰援,亲身经历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决心和国有难、召必回的大爱情怀。各医疗队加班加点培训,密切配合与武汉人民生死与共。
各级领导对抗疫一线人员及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使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作为一名60后小组长,我对队员进行培训时,同样也得到他们的关爱。此外,患者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谢意……这些都让我动容。
4月8日,樱花盛开,荆楚春回。武汉迎着胜利的曙光带着祖国的祝福重新启动。我庆幸自己参加了这场战疫,作为医生,我感到特别自豪,也为自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国度而骄傲!
翟元良:感念团队的力量和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得到八方支援,让我想到一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团结的力量和智慧真的是无穷的。
左琳、张瑞雪、郭晓婧、王鹏鹰和我五个人组成的抗疫阳光小队。齐心协力,守护生命,是我们团队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则是我们对患者最庄严的承诺。这不仅仅能够提振我们的士气,更是指引着我们的明灯,让整个团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面对无陪护、无保洁、治疗护理任务重、压力大的重症患者,大家在工作中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相互帮忙,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力量。
即使舱内充满风险,即使体力不支,但我们都能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团队精诚协作、团结一心的精神,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王锐:在不断学习中精益求精
“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疾病,没有成熟的救治方案,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不断学习国家颁布的诊疗方案才是明智的抉择。这个过程中,我们向不同专业的专家交流学习,边讨论边总结。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面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只有中西医结合、综合施治,才能为患者筑牢一道道防线,才能争取那一线生机,而这并不是靠一两个人或一两个科室可以做到,必须多学科联合会诊。在武汉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在生活中要积极、乐观,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才让医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宗俊峰:多一分坚持就多一分希望
在武汉度过了忙碌的43个日夜,经历了惶恐,也看到了希望。病房内患者的眼神,焦躁的情绪,急促的呼吸,剧烈的咳嗽乃至监护仪发出的刺耳警报声,都让我意识到疾病的凶猛,亲历生离死别的悲恸,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中国人从来没有被压垮过。医学发展史也是一部与疾病不断抗争的历史。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要做的不仅是在锐意进取中治愈疾病,更应该与患者同心协力抗击病毒。当看到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从满目萧条到渐起人间烟火,我深刻体会到多一分坚持就多一分希望,多一分守护就多一分曙光。
师志国:带着感悟回归工作
平安返临后,思绪却一直停留在武汉,停留在支援的医院。从熟悉驻地环境,到院感培训,再到第一批患者入驻。一次次穿脱防护服,一回回护理患者,历历在目,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武汉人民的方言和战友在口罩防护面屏后交接班的声音。
大家取长补短,密切配合,我学到了很多,也总结了一些经验。那就是不管何时,手部卫生、院感防护、医护人员心理建设和对患者正面的心理暗示都不容忽视。不管何地都要重视团队合作,严格执行各项规范流程与制度,这也是此次支援工作得以有条不紊顺利开展的保障。
此次支援,深感武汉已不是他乡而似故乡。感恩这次支援机会,让我对工作、生活、人生有许多新的感悟。
孟俊芳:把为人民服务坚持到底
我曾在那片土地上奔跑努力了60多天,每当我体力不支时,身边总有几双手撑起我;每次工作繁重时,总有几个身影为我分担。黑暗中的携手,疲惫中的鼓励,彼此间流动的战友情是最坚强的后盾。
每一位患者都在等待我们的治疗和照顾,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才能挽救更多生命。面对未知的危险,不放弃源于内心对生命的敬畏。当耄耋老人给我们留下家乡的特产出院时,当恢复健康的小朋友对我说“姐姐再见,谢谢你”时,当最后一名患者向我们挥手告别……从床位拥挤到休舱,时间带来的不仅仅是春暖花开,更是属于生命的奇迹。我始终觉得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力量,把为人民服务坚持到底。
张轲:医生不仅是职业更代表着责任
1月26日,随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我在仙桃抗疫一线奋战了56天。有幸战斗在抗疫一线,用所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尽绵薄之力,是我人生中不悔的选择。
在一线工作的这些日子,让我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这些谨记的誓言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医生不仅仅是职业,更代表着责任,守护千家万户的责任。这份医者的信仰我将永刻心间,这份责任我将一直扛在肩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践行铮铮誓言,用一生去完成医护人员的使命。愿我中华寒冬已尽,星辰长明。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