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为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全力构建免疫屏障,我市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集中接种工作后,各个承接疫苗接种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摸清接种人群及禁忌症人群的准确数量,穿街走巷、挨家挨户地向广大群众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宣传及登记工作,全程服务疫苗接种,有力保障了我市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将好政策宣传给更多百姓
5月26日,吉县柏山寺乡卫生院,在党员岗负责维持一米距离的院长杨启奎,看到卫生院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对艰难前行的身影。女的没有双脚,坐着轮椅;男的,推着轮椅,一瘸一拐地向卫生院走来。杨启奎几步并作一步,快速冲到门口,将两人接到新冠疫苗接种点进行接种。
“院长还能专门推咱。”多年定居县城的小两口,听到周围的人说推他们的是院长时,很是感动。
“在基层搞工作,服务很重要。”残疾人、老年人行动不便,卫生院专门设立了爱心通道,为他们提供方便;天气太热,怕乡亲们中暑,卫生院设立了热水点,购买了矿泉水。“医院搞好了,百姓方便了,才是真的服务好乡亲了。”
作为全国苹果最佳生产地的吉县,五六月份正是农忙时节。果农套袋一个挣8分钱,手快的一天能套5000个,就是400元钱。很多果农从早上五点就出发,晚上七点多才走出果园。“到地头宣传疫苗接种都没人顾上搭理我们。”只能等到果农都回家,或者提前联系好,让不种地的老人来听讲,回家再转告家人。
吉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的山地面貌,造成很多村子都在重峦叠嶂的深山坳里。每天要翻山越岭,异常辛苦。可无论离得再远,山路再崎岖难行,为了让这项好政策惠及更多百姓,让更多的百姓选择接种,杨启奎都会带着卫生院的宣传队坚定前行。
不让一个乡亲“漏接”
6月2日一大早,尧都区贺家庄卫生院医生刘雪梅又一次给酸枣凹村高福岗拨通了电话,督促他赶紧带着父母一起来接种疫苗。卫生院从3月30日开始接种第一针,刘雪梅有空就给高福岗打电话。“我们家穷又不出门,接不接这个疫苗都无所谓。”“我们身体好着呢,不需要接种疫苗。”从最开始的拒绝到之后一接电话就不耐烦地说一句“没时间”就挂掉。刘雪梅始终没有放弃。
“接种疫苗往大了说是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对老百姓个人来说,那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作为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非典期间,她坚守在基层,新冠疫情期间她也坚守在第一线。对从小就出生在酸枣凹村的刘雪梅来说,这里的509口人,个个都是她的亲人,她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在这个时候掉队。
在刘雪梅反复耐心地劝说下,天黑之前,高福岗带着母亲,赶上了这批疫苗的接种。
一位患有慢性病的老乡来接种疫苗,刘雪梅赶紧过去把她扶在座位上。聊天的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病也就全了解了。正好这病不是急性期,因此可以接种。老乡走时,一直都在不停地说着谢谢,刘雪梅却一直在说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杯热开水的服务,多说一句话的工夫。”一天接种600人次,干完工作都在晚上10点,有几次都到晚上12点了。“人多了,就容易乱,我能做的就是多跟他们说句话,缓解他们的紧张。做好后勤保障,给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刘雪梅说。
每件小事都要办好
在填写新冠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时少填了一位数,大宁县曲峨镇山西鸿晋手套厂的李大妈这一粗心举动,给大宁县人民医院录入信息的工作人员造成了麻烦。幸运的是经过医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最终找到她,并完善了个人信息。
山西鸿晋手套厂有4000余名工人,厂址相对偏僻,交通不便,工人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大宁县人民医院接种疫苗,来回不方便不说,还不一定能排上。为了扎实稳妥做好企业疫苗接种工作,保障全县经济社会有序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不占用工人们的休息时间,大宁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在前期筹备的基础上,主动走进企业接种疫苗。为了配合员工交接班时间,他们每天都需要早上7点准时开始接种工作;为了节省工人的接种时间,医院采用先登记接种,再加班录入个人信息的工作方式。
然而,就在录入李大妈的信息时,工作人员发现她的身份信息不对,电话接连打了五天一直联系不上。无巧不成书,本以为是李大妈无暇接电话,没想到当工作人员按照信息登记表,一个一个联系,找到李大妈后,才知道是手机号错填了一位数,身份号也少填了一位数。办好“小事”连民心,录入信息后的李大妈对医护人员热心负责的工作态度连连称赞。
“在接种疫苗前,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按规定做好知情告知工作。”大宁县医疗集团疫苗接种负责人崔晓玲发现,有很多接种的居民很茫然,拿到知情同意书之后根据工作人员的提示填写,不看就去打针,这是不可取的。同时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个人接种疫苗后的一般反应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全面告知。所以,在疫苗接种开始之前,医疗集团为了规范接种和保证受种者的健康,安排医护人员入乡镇培训标准规范接种,同时要求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不良反应的药物,具备不良反应的识别和救治知识,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第一时间给予正确处理。
灼灼烈日挡不住坚守
六月骄阳似火,而尧都区解放路社区负责综合协调疫苗接种工作的赵高峰早已习惯了室外的高温和5+2、白+黑的工作模式。
晨曦微露,赵高峰就起床了,为凌晨两点就开始排队的居民排号。一条六七百人的长龙的最后边总是不断闪现他的身影。一是方便给来人发号,二是维持队伍秩序。
解放路社区管辖内户籍人口40807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全辖区共有1615家企事业单位、102个居民小区。辖区内居民较多,加之社区临街流动人口排队的也不在少数。
刚开始,排队的人太多,有时候来迟了就排不到号了,会被质疑为啥排到我这就没了;规定一个人只能排一个号,不能替家人领,有时有人让家人插队,后边人就不乐意了,甚至吵起来……每每出现这些问题,赵高峰都会化身“解说员”“和事佬”,将这些矛盾一一化解。
对于高考和中考参加监考的老师,接种成为必然,临汾市第三中学有280位教职员工需要接种,赵高峰与学校做好协调,利用下课时间走进学校进行接种;解放路小学有204名教职工需要接种,赵高峰提前与负责人对接,最后确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集中为老师们接种……虽然辖区内的居民,提前就进行了信息录入,但单位、商场,包括学校大多数职工都不是辖区内居民,接种时核对信息就占用了很多时间。
中午时分,太阳越发毒辣,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辣”得赵高峰睁不开眼,因为喊话太多,嘴巴已经干裂,他几次取下眼镜,拭去汗水,镜腿覆盖的皮肤与周边黝黑的皮肤,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他无暇顾及这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按时完成接种任务。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