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处暑时节,暑气渐渐消退,在尧都区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点,不少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接种疫苗。排队人数多,接种人流大,全程无菌操作,虽然接种室里的空调一直开着,但医务人员仍是汗流浃背。
“手臂放轻松”“要多喝水,24小时不要洗澡”……接种护士李世鑫嘴上提醒着、眼睛核对着信息、手取出疫苗、抽取药液、注射……动作一气呵成。“目前,我们每天接种500多剂次,最多的一天接种了1000多剂次。”
“孩子们不要紧张,不要空腹接种,吃饱肚子再来打针,打完针后留下观察30分钟。”护士长孔雁荣细心地发现,有一些孩子,虽然来接种疫苗,但还是心存顾虑,太过紧张,有时还不吃早饭,这样容易产生低血糖。所以,在登记室内,她温柔地安抚孩子们的情绪,碰到没有吃早饭的孩子,还会给他们拿牛奶喝。
除了有序开展12-17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外,这里也迎来了高龄人群的接种高峰。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市中心医院,因为有市中心医院做医疗保障,很多其他社区或乡镇有多年慢性病的老人,都专程来这里接种。
8月24日上午,一名90岁拄着拐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前来接种疫苗,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芙蓉赶紧帮忙搀扶老人,引导老人进入绿色通道。其他医务人员贴心为老人测量体温、进行手部消毒,并询问其身体健康状况……经过一系列检查、核对,医务人员确认老人身体状态良好,无相关疫苗接种禁忌症后,为其接种了第一针新冠疫苗。临出门前,他们还不忘悉心叮嘱老人及其家属注意事项。老人也不停地向医务人员表达感谢。连日来,社区每天接待近40名80岁以上的老人。
自2020年9月30日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特别是今年下半年的“一老一小”疫苗接种工作开始后,市中心医院专门组建了新冠疫苗应急接种小分队,并成立了多个小组,为疫苗接种提供医疗救治应急保障。接种点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增设候诊椅、增加留观处置医务人员,通过QQ群、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接种咨询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没有饭点,没有休息日,没有下班时间,顾不上喝水,顾不上上厕所,有的甚至带病带伤坚守岗位。只为能多接种一针,多送出一份安全。
“注意一米线。”“您可以接种。”从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以来,每天清晨7点,刘芙蓉就提前一个小时赶往医院为当天的疫苗接种工作做准备。疫苗接种需要保证流程顺畅,在接种点总能看到刘芙蓉忙碌的身影。一天几百遍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接受市民各种咨询,做过甲状腺手术的刘芙蓉,喉咙干了,声音嘶哑了,也毫无怨言。她说:“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我义不容辞。不只是我,我们所有人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甚至更长。”
很多时候,由于接种的市民很多,为了节约时间,除了在饭点匆匆吃几口饭,接种点的所有医务人员白天基本上都不喝水,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前来接种的群众。一天的工作做完,大家的衣服都要湿透几次,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市民接种疫苗后满意离开,他们就会觉得辛苦也很值得。护士王芳中暑后,依旧咬牙坚持。大家都劝她休息,她却说“这只是小病,不能影响工作。”
在接种点的等候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坚守岗位。正是有像他们一样的“种苗人”一针一针“打”出坚固的免疫屏障,才使得我市疫苗接种工作有温度、有速度、更有高度。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