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商场超市,他们认真查验进货凭证,确保商品来源可溯、质量合格;在农贸市场,他们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在餐馆饭店,他们严查食品原料和卫生状况,确保广大群众入口即安;在医院药店,他们查验疫情防控物资购货渠道和储备情况,力保市场稳定供应……他们就是我市市场监督管理战线的“最美身影”。
只要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主战场”。特别是疫情期间,为保障群众“菜篮子”“药匣子”安全稳定,所有市场监管人全力以赴,迎难而上,穿梭于人员密集场所,用责任维护一方平安,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护墙”。
食品“侦察兵”
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这些冷链食品的进销货信息都登记了吗”“厂内每日必须进行消杀,并做好记录”……连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科室组成的多支队伍深入市区及部分县市的超市、商场、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发现隐患当即要求整改。对他们来说,特殊时期,多一份严厉检查,群众就多一份安全保障。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乎大局。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是疫情期间,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经营单位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的重中之重。
“继续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加大对企业、商超、农贸市场等地的巡查力度,坚决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针对当前疫情形势,该局局长张东红严厉要求。该局食品流通监管科、食品生产监管科、餐饮安全监管科、消保和市场交易监管科拧紧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聚焦主责主业,紧盯全市各类农贸市场、餐饮店、商场、超市等生产、加工、销售场所,通过飞行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巡查,坚决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该局第一时间成立由局分管领导带队的四个专项工作督查组,深入到17个县(市、区)对进口冷链食品管控情况、企业承诺情况、从业人员接种疫苗情况、食品经营单位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明察暗访。持续对进口冷链食品(含水产品)开展不间断排查,对进入我市的进口冷链食品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切断进口冷链肉品传播疫情风险。建成了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行全链条监管,确保每批次进口冷链肉品“有码可扫、扫码可溯、信息齐全”。
自去年年初以来,该局用坚守和责任稳市场、保民心,至今从未松懈一刻。张东红表示:“我们将持续加大对全市食品领域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举全力维护市场秩序,防止疫情传播,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市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市场巩固提升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药械“把脉者”
保障物资供应充足
近日,记者在山西健康动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侯马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机器轰鸣,工人师傅们在车间内或调试口罩生产机器,或对口罩进行压边、包装、清点、装袋,各道工序无缝对接、一气呵成。眼前的景象无不让人欣慰,我市口罩厂从无到有、口罩从“一罩难求”到供应充足,离不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鼎力相助。
“当时,我市没有一家口罩生产企业,我们积极联络有意向的企业进行投产,通过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多方面予以扶持,为口罩生产企业开辟了一条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该局医疗器械监管科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年初开始,我市已有6家口罩生产企业相继投产,目前全市口罩生产企业数量、口罩产能均排全省第一。
这只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抗“疫”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疫情防控,药械为重,该局医疗器械监管科和药品安全监管科积极发挥作用,通过科学帮扶、严格监管,快速保障紧缺物资供给,全力保证产品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筑牢用药用械安全防疫的第一道防线。
他们深入市区各医院、药店、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不间断开展巡查,针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防护服、红外线测温仪、呼吸机五大类防疫物资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检查药械经营单位的防疫药品、口罩、酒精、消毒液等产品的供应情况、来货渠道、有无销售假劣产品行为,保障药械质量安全;督促药房做好抗病毒类药物销售登记,对治疗发热、咳嗽类药品的销售情况进行抽查。
与此同时,药品安全监管科每天利用“全省退热和抗感染药品实名登记销售系统”,不间断检索通报零售药店ERP插件登录使用情况,督促药店规范使用;对照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82个药品品种,全面梳理三晋通“一退两抗”药品库。与美团、饿了么平台联系,通过平台推送实名登记销售提醒通知,并要求属地局对网络销售药店单独进行确认,必要时进行约谈,确保通知要求明确到位、线下线上保持一致。加大“一退两抗”药品实名销售登记监管力度,新增查验健康码与行程码,对体温不正常及健康码不正常人群拒售、劝医并及时上报。
问题“办案人”
解决市场“疑难杂症”
“市区生龙国际商场一餐饮店有一批进口牛肉没有进入总仓的相关手续,需要进行查办。”8月11日18时,接到尧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解放路站所工作人员汇报后,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九中队三名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询问进货渠道、销售情况,查验进货凭证、肉质检验报告,登记相关信息、查封进口肉品……搜集完信息后,执法人员将情况予以汇报,同时向餐饮店负责人讲解进口冷链食品的相关注意事项。晚上十点多,忙完前期各项“取证”工作后,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5+2”“白加黑”是他们的常态,24小时全天候待命、365天随时冲锋已成为他们特殊而又寻常的工作印记,为的就是对案件立办立结。“面对疫情防控期间个别黑心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致使群众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的情况,我们组织执法人员果断出击,全天候打击,坚决做到对‘哄抬物价’露头就打,对‘假冒伪劣’有案必查,对‘涉嫌犯罪’坚决移送,形成打击不法行为的持续高压态势。”执法队负责人说,“疫情期间,每天都能接到各种案件,队员们更是全年无休,有时执法人员刚刚回来,又马不停蹄处理另一起案件,仅今年就处理了千余起。”
疫情期间,该执法队成立了综合保障小组、执法协调小组、应急处置小组及十个执法办案小组,分片区开展执法工作。在办理好12345、12315投诉举报案件、上级部门转办交办案件的同时,还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护用品违法行为、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执法行动、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进口冷链冷冻食品专项整治与重点整治,并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正规化、常态化轨道,提高发现案件的能力。
同时,该执法队12315投诉举报中心启动了“12315”快速反应机制,与政务值班配合24小时不间断解答、受理、处置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快速调解处理疫情期间涉及旅游退费、酒店退订等消费纠纷;对群众举报哄抬疫情防护用品价格等案件,第一时间分转相关执法单位,并进行跟踪回访。开启消费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及时研判每日数据,为制定新的防控措施提供第一手详实的参考资料。
作为市市场监管局最专业的“办案”机构,该执法队一直以来都是“急难险重”的代言词,打击违法犯罪不分昼夜,没有假期。“我们将立足本职,担当作为,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打造一支冲得上、顶得住、过得硬、打得赢的执法‘铁军’,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执法队负责人如是说。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背后,是市场监管人疫情面前、勇于担当的坚守,是市场监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如今,农贸市场秩序井然、商场超市防控到位、食品企业供应充足、药店量足价稳,群众幸福生活的背后是他们无畏危险与困难的默默奉献。他们用夜以继日、义不容辞的“守”换来了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安”。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