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三位志愿军烈士的亲人都找到了

2020-11-16 09:49: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三位志愿军烈士的亲人都找到了!”10月29日,记者将三位志愿军烈士的亲属信息转给北部战区火箭军某部,对方立即进行了详细登记。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火箭军”公众号发出的《请求转发!为400多位志愿军烈士“寻亲”!》一文所附的441位烈士名录中,发现有我市3位烈士,分别为:327号解黄新,吉县三区石山湾村,1951年4月25日牺牲于(韩国)京畿道坡州郡安平面斗铺里,安葬于京畿道坡州郡安平面斗铺里东南大山下;338号吴全福,曲沃县安居村,1951年4月24日牺牲于京畿道汶山郡坡平面长坡里,安葬于京畿道汶山郡坡平面长坡里;354号郭懋凝,隰县三区上庄乡下村,1951年4月25日牺牲于京畿道坡州郡安平面斗铺里,安葬于京畿道坡州郡安平面斗铺里。

  一个个静穆的字眼后面,曾是一个个年轻蓬勃的生命。他们壮烈牺牲后,由于历史原因,亲人不知道烈士的安息之所,只能长久思念、苦苦期盼……使命驱使下,记者立即将三位烈士的信息发给所涉三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寻找烈士亲人的历程。

  外甥女保存着解黄新烈士唯一的遗照

  据了解,吉县“三区石山湾村”现为吉县中垛乡马连滩行政村石山湾自然村,经多方打听得知,解黄新烈士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外甥女冯敬凡保存着他唯一的一张照片。

  10月28日,记者与今年62岁的冯敬凡取得联系。“我舅舅兄妹5人,他当兵后曾往家里寄过一张照片,牺牲时只有24岁,部队曾给家里寄过烈士证。我姥姥去世时,她唯一的遗愿就是想把舅舅的遗骸迁回来,但是,一直不知道他安葬在哪里……”

  提起为保家卫国英年早逝的舅舅,冯敬凡声音哽咽:“舅舅的遗骸终于找到了,谢谢你们,满足了姥姥的心愿。”血肉亲情令人动容。

  侄子被过继给吴全福烈士当儿子

  曲沃县安居村是原安居乡政府所在地,现已更名为高显镇安居村。曲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几经辗转,终于打听到吴全福烈士的小妹、今年80岁高龄的吴秀英现居于安居村。他们随即前往该村,了解后得知,吴全福兄妹4人,他是家中长子,他的弟弟与大妹已相继离世,如今只有与他相差9岁的小妹吴秀英健在。“大哥牺牲后,母亲因此精神失常,父亲也倍受熬煎,二老于1970年先后离世。多年来,家人只知道大哥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具体埋在哪里无从得知。”

  据吴秀英回忆,大哥吴全福在上学期间与同学一起参军,年仅14岁。大哥牺牲后,国家安排她的二哥到屯留县化肥厂工作,二哥由此在屯留成家立业,并育有6个子女,后来,她的父亲提议将二哥的长子吴高玉过继给吴全福。

  吴全福牺牲6年后的1957年,吴高玉出生。“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伯伯的牌位,逢年过节我都以儿子的身份给他上香祭奠。现在知道了他的安息之地,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能落地了。”

  两县联手为郭懋凝烈士找到家人

  “郭懋凝烈士把生命都奉献给了国家,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帮他找到家人。”当记者联系到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解文平,请他协助为烈士寻亲时,他表示将立即着手,并发动志愿者帮忙。

  据了解,原隰县上庄乡现已更名为上庄村,上庄村原来唯一一家郭姓村民已于多年前回到河南,而且家里没有人当过兵。“消失不见”的下村经多方了解得知,该村在1971年以前属于隰县,现在隶属于吕梁市交口县。解文平说:“隰县《烈士名录》中没有郭懋凝的名字,很有可能在交口县。”

  10月24日一大早,解文平高兴地告诉记者:“找到了!交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回复,在交口县联系到了郭懋凝烈士的侄子。”原来,1971年时,出于建设需要,由当时的孝义、灵石、隰县划出9个边远乡镇组建成交口县,也就是说,郭懋凝烈士的家乡现为交口县石口乡下村。

  一次为烈士寻亲的过程,就是一次思想洗礼、接受红色教育的历程。山河无恙,国安家圆,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烈士的丰功伟绩!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