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
建设乘势而上 接续攻坚
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人工湿地公园
县委书记薛凤奎调研产业扶贫工作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晓舟调研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2020年,蒲县按照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坚定不移推进“四六三”思路目标,“稳”字当头提质效、稳中促进求突破、进中固稳补短板,把握大局大势、保持发展定力,奋力在六项重点工作上取得更好成效、创造更好业绩。
巩固脱贫成果,让小康基础更牢固。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四个不减”重大要求,持续保持攻坚态势。严格落实“三包五到”帮扶机制,保持“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强劲态势,“九大战区”协同作战,“五人小组”科学研判,“五个督导组”跟进督战,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六大行动”,做到派驻力量、驻村时间、帮扶投入、管理力度“四个不减”,确保18516名脱贫人口不返贫、稳致富,剩余102名贫困人口全脱贫、不掉队。提质增效核桃、连翘两大种植业,壮大生猪、肉牛两大养殖业,多元发展玉露香梨、马铃薯、苹果、食用菌、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规范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采取持债经营方式,支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增强村级“造血”能力。拓展“道德银行”的撬动作用,提升消费扶贫的带贫作用,深化劳务购买的牵引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近增收。持续筑牢返贫防线,保持政策稳定,强化脱贫人口动态监管,重点抓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扎实做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把短板补齐、把基础夯实,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效交出满意答卷。
4月10日,蒲县中医院4名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胜利归来
启动昌平大街综合管廊工程,提升市政设施水平
加快产业转型,让发展动能更强劲。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顺应能源革命大趋势,紧紧抓住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窗口期,深入推进煤矿开采方式、煤炭利用方式和废弃矿山再利用变革,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的转变。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与新能源企业合作,推进煤层气开发,加快煤矸石等煤炭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争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洗煤、铸造、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强力推进装备制造和物流产业园建设,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创优营商生态环境,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切实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延伸补强产业链,依托奥鑫博健身器材、建邦生铁铸造、煜盛机电装备、华翔铸造叉车配重、永正空气源热泵、中南铁路蒲县专用线、远天风电、垚鑫生物质发电、“智慧城乡”等战略项目,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群集约发展。加强核桃、连翘产业管护,扩大畜牧产业占比,鼓励发展林下经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发挥院士工作站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化,有效盘活东岳庙、西戎故居、段云书艺馆、峡村峡谷、翠屏山等旅游资源,植入蒲伊文化、东岳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符号,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完善“吃住行购娱”配套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健康养老、文化休闲、家庭护理等现代服务业。聚合转型升级全要素,统筹布局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扎实推进69项重点工程项目,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入企服务、现场办公常态化,全过程做好要素配套、服务解困和分析调度,提高项目落地率、投产率和见效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全县金融机构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全面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从金融支持、租金减免、税费减免缓缴、社保支持、账款清欠等方面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统筹城乡建设,让区域发展更协调。以临汾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契机,以大县城建设为引领,在扩容提质、基础提标、乡村振兴、以城带乡上持续发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共赢。提高县城人口积聚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城市科学管理能力,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加快补齐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夯实城乡发展硬支撑。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持续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昌平东街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蒲县“道德银行”经验在全市推广
提升环境质量,让生态底色更靓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推行“林长制”,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三北防护林、退化林修复、新一轮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通道绿化等生态造林项目,年内完成营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提升依法治林水平,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鼓励市场力量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统筹推进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昕水河流域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道路沿线荒山绿化区等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持续抓好各级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机制,严格执行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提高就业质量,依托创业就业实训基地,力争实现“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养更多新时代的蒲县“工匠”。优先发展教育,建成投用蒲伊小学、蒲子花苑幼儿园,改扩建蒲县第一中学;实施“双挂”工程,系统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着力解决“择校热”问题。提升健康水平,加快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加强卫生应急和疾控工作,开展公共卫生环境排查整治,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狩猎、交易野生动物行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应急保障能力。促进文体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成投用县级融媒体中心,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精品力作;积极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统筹落实大病救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残疾人补贴等社保政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更好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五严五防”工作举措、市委“八个到位”工作要求,突出做好“双返双防”“四后”疫情防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风险防控工作主动权。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常态化防范各领域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积极应对化解网络舆情,建设法治蒲县、平安蒲县、和谐蒲县。
打造产业集聚区一平方公里标准地,确保企业“拎包入住”
深化改革开放,让发展空间更广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管服效”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民生等关键领域改革,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形成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培育创新主体,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的梯次培育机制,鼓励奖励企业创新,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建设“双创”平台;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紧扣产业集群和转型需要,在煤炭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招引培育一批专业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发展型向引领发展型升级。立足蒲县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采取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方式,精心组织招商推介活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行“五减”专项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引导全县各级干部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答好卷、交好账。抓牢第一要务,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身发展;激励担当作为,以更加鲜明的导向引领发展;坚持上下同欲,以更加强大的合力推动发展。
蒲县名片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科技进步县”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全国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全国基层中药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县”
“全省林业生态县”
“省级园林县城”
“省级卫生城市”
“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
供稿:张鹏
图片:冯挺 任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