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五个三”绘制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2020-04-16 15:45: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吉县:“五个三”绘制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高天山云海 王平

县委书记崔绍民,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赵松强调研壶口景区建设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吉县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交总账”的关键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吉县县委、县政府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当口,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战略和市委“一三四三”目标,结合吉县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条件,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明确提出打造“三色品牌”、实施“三地战略”、推进“三大攻坚”、补齐“三块短板”、锤炼“三有队伍”的“五个三”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敲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建设美丽吉县、幸福家园,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确保吉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造“三色品牌”

  打造“三色品牌”,强化经济发展产业支撑。红色苹果是吉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富民支柱产业,黄色瀑布是吉县独有的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是吉县最鲜明的底色。今年吉县苹果产业坚持“园区化、标准化、有机化、产业化,统一规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的“四化四统一”的提质升级既定思路,全面提升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全产业链“家政式”果园托管模式,有效解决农户“劳动力不足干不了、投入不足干不成、缺乏技术干不好”的实际问题,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行有机旱作生产管理模式和“5G+智慧农业”模式,探索现代果业发展新路子。同中国500强企业深圳怡亚通公司合作,借助其强大的供应链,打造吉县苹果新形象。旅游产业按照“龙头带动、形成循环,文旅融合、拓展业态,全域发展、创出品牌”的思路,在“黄河、黄土”上做文章,积极推进全域旅游质量提升、产业融合、成果共享。去年,该县与山西宏源集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壶口景区拉开了“大保护、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新建沿黄旅游公路20.18公里,加快人祖山景区二期开发建设,完成县城至管头山旅游公路改造工程16.4公里,打通人祖山景区西线道路瓶颈,形成循环圈;依托苹果采摘园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造苹果小镇、苹果公园,发展休闲、观光、体验项目,领略黄河风情,体验黄河人家,品味黄河文化,全力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在生态产业上,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工作,让吉县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努力在全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模范县。

苹果花开,果农疏花定果 吕桂明

吉县苹果带富一方百姓

锦屏山公园 刘贵明

  实施“三地战略”

  实施“三地战略”,找准经济发展目标定位。按照建设“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在完善规范吉县苹果试验示范站的基础上,引进国内知名院士、专家教授等,组建一支高端专家团队,建立国家实验室或院士工作站,培育高新科技园、标准示范园、生产孵化园,带动全县苹果标准化生产。围绕省市打造“黄河板块”“沿黄经济带”目标定位,紧紧抓住壶口至克难坡景区被确定为黄河板块旅游发展引擎项目的契机,新建壶口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加大克难坡保护开发力度,完成南村坡村整体搬迁,创优发展环境。加强对3个大型光伏电站和79个村级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油中泰公司稳定生产,拓展煤层气产业链,加强对大宁至吉县输气管道工程、陕北至湖北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的协调工作,推进西关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支持盛平煤业实施年产90万吨矿井生产系统变更项目,支持山西省投资集团九洲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切实提升规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吉县的贡献率。积极配合做好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前期用地、移民等工作,助推这一重大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推进“三大攻坚”

  推进“三大攻坚”,筑牢经济社会发展根基。去年,该县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三产规模首次超过二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家,发展后劲和经济实力得到新的增强。今年,该县牢固树立“交总账”意识,按照“四个不摘”“四个不减”重大要求,抓好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系统治理,守住底线、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以“压倒性思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推行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等清洁取暖,重点投资1.84亿元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加强散煤整治和扬尘、工业废气、柴油货车、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力争全年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重点投资1.84亿元实施集中供热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运行好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完成县城——车城段河道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和5处排污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好州川河人工湿地,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监管,确保州川河断面水质稳定达Ⅳ类标准。严格落实河长制,彻底清理河道“四乱”,全面加强县域内大小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不断提升全县水环境质量。净土保卫战。继续实施奖补政策,抓好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壶口飞瀑

俯瞰人祖山

  补齐“三块短板”

  补齐“三块短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是吉县发展的薄弱环节,工业依赖资源、结构单一,企业少、总量小。今年,该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环境基础,将建设区域确定在资源、交通、产业、文化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屯里镇。产业集聚区按照“一区三园”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一区”即建设屯里产业集聚区,“三园”即新能源开发利用园(煤层气、风能、光能、生物质能)、厚川味道至人祖山至蔡家川休闲康养体验园、农副产品开发利用园,力争用5年时间,将屯里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高地。按照全市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要求,结合该县实际,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机构设立和规划编制;至少储备1平方公里标准用地;标准化厂房完成市下达任务,建成区内全部实现电、路、气、网、暖、给水、排水“七通一平”;新建1个1亿元以上、2个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对接投资1.2亿元的临汾君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万立方LNG生产项目,加快建设;推进投资3.57亿元的远景二期50兆瓦风电项目,加快林地手续办理,争取5月底开工建设。新引进投资3亿元(一期投资8000万元)的果品、蔬菜、土特产等冻干食品深加工生产项目,争取尽快建设达产达效。

  锤炼“三有队伍”

  锤炼“三有队伍”,夯实经济发展人才保障。锤炼“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实实在在是前提,率先垂范是关键,工作导向是根本。今年,该县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一线“施工队长”“突击队长”,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灯,着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激情、有追求,对国家、集体和自己有荣誉感、使命感;敢干、能干、会干,敢于负责任,敢于面对矛盾和困难,能够冲在前、豁出去;以结果论英雄,有干出一番事业、不负人生韶华的决心和勇气,有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和智慧的“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干部队伍,树立以结果论英雄、从过程找经验的鲜明工作导向,使之成为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说干就干,真抓实干,干就干好,力求实绩实效,科学设定各项工作目标,以强烈的结果意识激发干部队伍的旺盛工作热情,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这“五个三”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是上级决策部署在吉县的具体落实,是吉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可靠路径,是在良好基础上拓展新局面的主攻方向。这几个方面,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又顺应了群众期盼;既突出了吉县特色,又发挥了吉县优势;既是对吉县过去好的做法的延续,又注重了新的提升;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是促进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有力指导。 ——县委书记崔绍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场考验。只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不畏风雨、不惧艰险,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才能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创造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赵松强

  稿件:王彦章 郑晓锋 闫海斌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吉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