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平阳工匠优秀团队“郝炎军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敬业兴企 匠心筑梦

2020-08-21 10:12: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先后取得创新成果33项,获得省级以上可研成果10项,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荣获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两项成果分别荣获同煤集团技术革新一等奖、三等奖;培养高级职称1人;1人次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次获山西省劳动竞赛个人一、二等功,1人次获山西省劳动模范;为企业创造效益上亿元……6年来,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侯马热电分公司郝炎军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单。

  郝炎军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6月,时任该工作室生产技术部主任的郝炎军,同时还是侯马热电分公司的总工程师。他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把公司25位有知识、有技术、有胆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汇聚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精管理、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优秀团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技术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先后探索出多项领先于同行业的技术,为城市供热及机组稳定发电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郝炎军牵头组织完成的“给水泵电机变频改造项目”实施后,两台给水泵每小时节省电负荷约2427.6千瓦,使公司年收入增加约700万元。

  之后,郝炎军精心组织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在克服了承包方资金短缺、设备到货迟滞、人力不足等困难后,使工期缩短了近两个月,实现了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水压、风压、湿电带电、调试并网一次成功,投运后主要环保指标满足设计及排放标准,圆满完成了这项山西省重点工程,改造后增发电量一亿零五百千瓦时,为企业增加收入约3000余万元。

  电动给水泵是火力发电厂辅机设备中的耗电大户,约占主机功率的2%-4%,其耗电量直接影响煤耗与发电的成本。在国家进一步强调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郝炎军与团队工匠们,经过对电动机调速方式进行大量调研和节能率计算、对比,在全国在建火电厂中率先成功实现给水泵变频技术改造。

  2018年冬,侯马热电分公司2号机组突然发生振动,“这个故障严重威胁着整个城市的供热安全,千家万户的采暖有可能被迫中断。”危急时刻,该工作室汽机专业负责人孙毅带着工匠们,在直径3米的大型转动机械上精准定位,仅仅通过加装长10厘米、重350克的小小平衡块,一次性便将振动值处理在0.07毫米以内,使得每分钟3000转、重达630吨的高速运转设备的振动值被控制在一根头发丝的范围。

  将一车车煤转换成一度度电,再转化为千家万户的一股股暖流,都要靠控制器里的程序自动计算完成,“控制器是整个电厂的‘大脑’,每个控制器程序承载22688个数据,每个数据0.2秒完成一次运算,每秒要进行45万次的交替运算,它的‘思路’一旦不清晰,将会给电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把握每个数字的计算精准?郝炎军说,“2019年4月,团队成员通过探索数字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连续60天的分析,优化了100多处程序,改变了500多个算法块,对该系统进行了逻辑、算法优化,在细心、耐心、精心保证电网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每分钟多发电2000度,提高了企业效益。”

  “地下水恢复周期漫长,节约用水事关人民健康,如何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能源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作为公司总工,郝炎军明白,虽然公司本身为节水型电厂,用水指标优于同类企业,但每天各生产设备自来水用量也高达4000吨。“我们要改变这个状况!”2017年7月,为了降低自来水用量,节约成本,该团队对侯马市的生活污水展开了技术攻关。

  生活污水微生物多,杂质含量高,处理难度大。并且一旦用水不当就会造成机组非停、电网崩溃、城市供热中断等严重后果。但工作室成员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次次试验、一项项攻关、一夜夜不眠,对外,向侯马市污水处理站提出技改要求,确保水量水质达标;对内,对处理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造;同时,在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调整上下功夫。经过两年科研攻关、7项技术改进、优化30余项水质指标、反复比对数据,最终摸索出一项全新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经过生物处理、澄清、过滤、除盐等14道工序,去除水内各类杂质1.2公斤/吨、细菌1000亿个/吨,品质优于纯净水,污水成功应用于电力生产,每年回用城市污水120万吨,成为一家全年不使用一滴地下水的发电企业,实现了团队全污水发电的环保宗旨。

  荣誉与成绩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能投身经济能源转型的科技创新,为集团公司的环保事业闯出一条新路子,我们觉得非常自豪!”郝炎军说,“团队现在正在进行的科技创新课题有五六个,我们将继续研究、实施科技创新课题,为热电事业发展再攀高峰,再立新功!”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