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名精神病患者走失,速度集合,准备展开寻找。”6月4日中午12时,正在汽修店干活的洪洞县蓝天救援队队员卫张涛接到救援任务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关了店门,赶赴集合地点。对于这种“突发”状况,卫张涛早已习以为常。
今年24岁的卫张涛在经营汽修店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一次次助人为乐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谱写出一曲曲青春赞歌。
卫张涛是洪洞县大槐树镇南王村人,自小受家人影响的他在学校里就是个热心肠,看到同学需要帮助,他一定会搭把手。2016年,毕业后的他在创业之际也不忘做公益,并于2018年加入该县城市之光车友会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接送考生、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源于对公益的热爱,2019年,他加入了县蓝天救援队,成为一名志愿服务专业人员。
参加各类安全知识培训、下河打捞落水者、寻找走失人员、参与防灾救灾演练、开展野外自救宣传……加入救援队后,卫张涛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公益的热爱。为了快速提高技能,除了参加队里的培训,他还利用手机视频自学。如今,从简单的止血包扎到心肺复苏,以及各种急救措施,卫张涛全都熟记于心。在他看来,“公益无小事,每一次救援,都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全力以赴。”
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救援电话,卫张涛每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一旦接到救援任务,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从不推脱,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青团洪洞县委发出防控疫情倡议,救援队第一时间成立了“抗疫消杀先锋队”,卫张涛也在第一时间将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交到了洪洞县蓝天救援队队长王宏手中,并作为“抗疫消杀先锋队”队长,带领队员们冲锋在前,连续100多天奋战在消杀一线。
不仅如此,他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临近开学之际,有幼儿园给卫张涛打电话要求对园内进行消杀,为了让队员们多休息一会儿,他一个人扛起重达80斤的机器,买来消杀物品,只身前往幼儿园开展消杀作业。他说:“我年轻,不怕累,我多干一些,大家就能轻松一点儿。”
“习惯了救人,就会把救人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卫张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3月底,他和队员们在赶往赵城镇某中学进行消杀途中,看到一辆小车因避让大客车撞到了路边栏杆,司机和5岁左右的孩子被卡在变形的车里。事不宜迟,他立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队员们为伤者进行了止血包扎,并第一时间开车将伤者送到医院。事后,该司机专程为卫张涛送来了锦旗。对此,他却说:“没什么,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做公益的路上,他也听到过一些不理解的声音,“有那些时间,不如多赚些钱、多享受生活,为啥要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做那么危险的事情?”但卫张涛却说:“做公益也是一种享受,当你帮助别人时所获得的快乐是任何其他事都不能比拟的,唯有奉献和付出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我们青年一代要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把公益放在第一位的他,经常对朋友“失约”。去年5月1日,卫张涛的朋友结婚,而他也提前答应担任伴郎。可当日5时,他先后接到了迎亲车队的电话和队长打来的救援电话,友情与险情之间,卫张涛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成功把人从河里救出后,又接到寻人任务,直到成功把人找到,他才赶去参加婚礼。“队里那么多人呢,又不缺你一个。”面对身边许多朋友的“埋怨”,他却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敬畏。”
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救援,卫张涛总是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他也先后荣获该县优秀抗疫志愿者、“全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今年五四青年节,他又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荣誉加身,卫张涛却没有半分骄躁,依然在公益路上努力奔跑。对于未来,他话语坚定:“每做一次公益,就能收获一份快乐。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卫张涛,一个平凡的农村小伙,用大爱和坚守在城市急需处、细微处不断发光发热,为人们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共青团员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