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黎明,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近些年来在《自然资源学报》《财经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及SSCI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曾获山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营商环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10月14日,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肖黎明坦言,“在优化政务环境上,临汾市做了很多工作,而且都很成功,这是改善营商环境的‘硬环境’,这个工作很基础也非常有必要。下一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突破‘软环境’,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前不久,临汾市公开曝光了5起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肖黎明认为这释放了一个信号,表明了临汾市委、市政府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更说明了临汾市对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视。
“这是一份负面清单,对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警示。要求他们在思想上时刻不能放松,要长期持续抓好作风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相关要求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肖黎明说,“其实无论是近期对破坏营商环境5起案例的曝光,还是今年5月份临汾市党政代表团赴浙陕两省五市的学习考察,都表达了临汾市委、市政府对标先进、争创一流,力争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决心。这是临汾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临汾市委、市政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站位、格局和眼界。”
在肖黎明看来,营商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目前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主要集中在“硬环境”,不足则体现在“软环境”。
“现在我们借助互联网搭建政务平台,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这些政务工作的完善和健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实现政务管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但肖黎明有自己的担忧,“我们提到的措施解决的大都是一些常规问题,常规问题的解决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软环境’可能是他们更看中的。”
就如何优化“软环境”,肖黎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基于自己的发展实际,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一些创新性举措,这要求我们的政府‘善’作为,从而也就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要他们能把事情做到企业的心坎上去,吸引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发达地区的企业在临汾落地、发展。”
肖黎明说:“理念的转变太关键了,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向浙陕两省五市学习的做法就是一条很明智的路,因为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也许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某个阶段,通过与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做更深层次的融合交流,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木桶效应’,其实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也是如此,营商环境的某个短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而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同时也直接影响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对未来我市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肖黎明信心满满,“我相信临汾市委、市政府一定会在更多层面、更大范围内,继续深化‘放管服效’,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