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靳亚伟谈开发区建设

2020-04-25 09:18: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靳亚伟,现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曾任永和县副县长,分管医改、卫生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先后负责推进“健康永和”战略和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推动“健康暖心”工程和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先后撰写了《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及贫困退出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大宁县花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主持创办了《开发区创新发展研究》刊物。对脱贫攻坚、开发区建设、“三农”方面工作有深入研究。

  开发区建设、能源革命、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四大牵引”,是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具体办法、具体措施,更是推动临汾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通道和绿色通道,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具体抓手。开发区建设位居“四大牵引”之首,这充分说明开发区建设在全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重大意义。日前,本报记者就开发区建设的有关情况采访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靳亚伟。

  开发区建设在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中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各类优质资源、要素要件向开发区集聚,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这就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开发区的历史任务和在全市工作全局中的主要定位。

  目前我市开发区的基本情况怎么样?

  目前,我市现有省级开发区9个,2017年,临汾经济开发区、侯马经济开发扩区批复,省政府批准成立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批准成立襄汾、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先后批准成立隰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尧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2月省政府新批准成立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1个。临汾经济开发区为市管开发区,其他开发区为县管开发区。除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刚批复,机构编制正在审批,管委会尚在筹建之中,其他8个开发区均已成立运营。目前正在申报省政府批准的有安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和乡宁县文旅示范区两个开发区。

  2020年开发区建设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四大牵引”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阵地,在发展绿色能源、引进高端项目、打造创新生态等方面集中发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实现重点突破。

  1

  加快开发区设立和机构建设

  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至少设立一个开发区,力争年内再创建2—3家开发区。目前,安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各项申报工作已经完成,符合设立条件,预计省政府上半年可以批准设立,乡宁文旅示范区规划正在进一步完善,正加快申报程序。其他条件尚不成熟的县(市、区),按照“一区多园”的方式合理布局产业集聚区。年底前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环评报告等编制和勘测定界,为开发区高水平发展定向布局。及时配备古县等新批准开发区领导班子,按照“增一减一”原则设立产业集聚区专门机构。围绕看规划、看机构、看机制、看基础、看项目“五看”要求,适时对全市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现场观摩。

  2

  支持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

  临汾开发区要发挥开发区牵引的“龙头”作用,以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全力攻坚“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战役,着力培育壮大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构建智能制造、智能创造、智能建造三大板块,加快升级国家级开发区步伐,实现临汾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中有特色、在中部开发区中有影响、在全省开发区中居前列的目标。

  3

  加快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

  以“三化三制”改革为“先手棋”,着力破解制约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症结,进一步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临汾、侯马开发区“三制”改革已全部落实;洪洞开发区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已完成,正稳步推进薪酬绩效工资制;襄汾、安泽、霍州、尧都、隰县开发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已到位。6月底所有开发区“三制”改革到位。“三化”方面,探索以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充分借助“外脑”,积极引入成熟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和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霍州开发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23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达70%以上。临汾、侯马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才实施方案》。支持侯马开发区、尧都高新区创建国际合作园区。侯马开发区与德国马格德堡市签署了共建中德产业创新园战略合作协议。

  4

  强化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承载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安排建设。现有的开发区核心区和主要园区已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各产业集聚区建设也基本实现“五通一平”。临汾开发区甘亭新型工业园建有标准化厂房17万平方米,已建成园区第一大道、第五大道南段等7.1公里路网,启动了第六大道南段、南外环东延等前期工作,区域内配套的供水站、11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侯马开发区新建20余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25条骨干道路纵横成网,“九通一平”已实现全覆盖,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园区”;襄汾、安泽开发区园区主干道路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全市每个开发区要储备“标准地”1平方公里(15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57.8万平方米。

  5

  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准确把握开发区招商引资新形势新变化,着力破解制约现代产业培育的突出短板,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的集聚辐射效应。各开发区用好招商图谱,围绕12个产业集群,开展系统定向精准招商。加快项目建设,临汾开发区新建6个5亿元以上大型产业项目;侯马、洪洞等8个县管工业类开发区新建1个5亿元、3个2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农业类开发区新建1个1亿元、2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翼城、浮山等9个产业集聚区新建1个1亿元以上、2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力争到年底,全市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0%、30%。

  6

  复制先进经验、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及省综改示范区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发生积极变化。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6个方面、32条经验,其中,“三个一”管理模式、产业链招商模式、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等20余条经验,要在开发区全部复制推广,其他经验,各开发区要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临汾开发区实现了“一局一章管审批、一表一图简流程、一窗一网强服务”,项目审批时限大大缩短。侯马开发区实施了让客商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安康的“五安”工程,并对领军项目投资商实行保障一套生活住房、一处办公用房、一部交通工具、一支家政服务队伍、一名服务管家“五个一”服务保障模式。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开发区借鉴学习。

  我市应在哪些方面做实做细开发区建设?

  1

  在项目引进落地上做实做细

  落实“年年都是转型项目建设年”要求,坚持以结果论英雄的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持之以恒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大力推进项目包联责任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领域精准招商,主攻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优化投资结构。创优招商环境,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以一流的环境招商、引商、亲商、安商。

  2

  在打造创新生态上做实做细

  深入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准确把握创新生态建设内在要求和重点任务,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中赢得临汾机遇。积极培育创新主体,落实全省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意见,推进临汾开发区建设华翔集团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证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引入力度,积极培育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激发开发区“双创”热情。

  3

  在引进新兴产业上做实做细

  紧盯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开发区发展壮大。加快打造临汾开发区装备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等5个现代装备制造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全市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推动华翔集团主板上市,积极打造“中国制造”,争创“世界华翔”。新材料产业要围绕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四大领域,推进安泽科鑫针状焦、侯马建邦高纯铁等9个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鼓励企业上云,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4

  在牵引经济发展上做实做细

  以增强经济牵引力为核心,以山西省开发区条例为准绳,以江苏昆山、西安等地开发区经验为借鉴,以提升经济“六个度”为路径,真正做实开发区牵引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到“办事不出区”“工业不出园”。

  提升经济“六个度”,是增强开发区经济牵引力的实现路径,即所有的经济开发区都必须全面提升经济的首位度,增强开发区在所属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地位;提升经济的敏感度,使开发区成为更多投资项目率先落户地;提升经济的集聚度,科学规划园区外无项目的产业空间布局;提升经济的创新度,全面提高开发区经济体发展中创新驱动的程度;提升经济的协调度,实现开发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经济的外向度,逐步提高开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