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靳亚伟谈现代农业发展

2020-05-06 09:24: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靳亚伟,现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曾任永和县副县长,分管医改、卫生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先后负责推进“健康永和”战略和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推动“健康暖心”工程和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先后撰写了《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及贫困退出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大宁县花卉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主持创办了《开发区创新发展研究》刊物。对脱贫攻坚、开发区建设、“三农”方面工作有深入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高质量转型时,指出要“坚持转型为纲,立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加快临汾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并专门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日前,记者就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采访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靳亚伟。

  问题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什么?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我市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农业发展方式“五个转变”,以此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推动我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1 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深刻转变观念,突出市场决定和消费者选择的主导作用,变“产一供一销”为“销一供一产”,以需求引领供给,以消费引导生产,用市场重塑产业,促进市场、产品、营销、加工、仓储、生产六环成链。

  2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轨道上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园区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变外延式增长为内涵式增长。

  3 由家庭型向融合型转变。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农户和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一家一户的小农家庭单一经营为面向大市场、开展大协作的多业融合经营,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

  4 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强化科技、质量、品牌、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化调整,加快实现农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5 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转化型”转变。现代农业本质上是绿色循环、环境友好型产业,要坚决摒弃靠山吃山、索取自然的传统发展方式,依靠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内涵集约发展,不断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问题二:我市农业项目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带动农业产业高水平崛起,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突出高质量转型发展,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农业项目,以项目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在项目建设上,以标杆项目和重点项目为牵引,辐射带动农业特色项目发展,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融合、智慧农业、绿色循环、物流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问题三:我市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思路是什么?

  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重点攻坚,以特色产品为龙头,持续推进“五链”聚合,聚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做强果品、饮品、菜品、功能保健品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做优酿品、中医药品、主食糕品、花卉尚品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做大畜产品、化妆品两大潜力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把长处做长、优势做优、特色做特。

  问题四:我市应重点抓好哪些农业工作?

  ◆坚持创新为上,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继续高水平创建隰县国家级产业园,力争年底实现认定;

  提升吉县、隰县、翼城、乡宁、汾西、安泽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水平;

  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力争申报创建2个省级产业园、10个市级产业园;

  抓好加工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一批加工转化、技术研发、现代物流、营销贸易、基地建设、品种培育等现代农业加工园区,创建农业加工园区1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以上;

  抓好特优区建设,持续加大对隰县、安泽两个国家级特优区的建设力度,争取再申报创建一批国家及省级特优区。

  ◆坚持典型示范,聚力打造“六大亮点”。

  加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力度,重点推广洪洞“五位一体”、翼城“345”、曲沃“全程服务、集中实施、专业管理”等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力争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100万亩;

  着力推进曲沃“智慧菜谷”集成发展,依托曲沃县晋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黄河金三角水果蔬菜产业硅谷国际果蔬博览中心建设项目,本年度投资2.1亿元,打造集农业生产文化展区、农业装备制造展区、科技孵化创新展区、地方名优特展销区和电子商务多媒体功能区于一体的水果蔬菜“智慧硅谷”;

  针对干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今年重点围绕苹果、梨、核桃、枣等经济作物,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保险面积,力争达50万亩,切实保障农民收入;

  打造农村“厕所革命”新样板,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突出汾河流经县和中部盆地城市群,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学习推广翼城经验,争取打造更多典型模式与范例;

  打造“智慧农业”新模式,以吉县朝辉智慧果园、翼城高端樱桃物联网园区、汾西高寒网络销售平台建设为试点,探索应用“互联网+智慧”,提升信息、智能、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

  打造晋南国际农产品物流新高地,以晋南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为依托,打造集农产品智能交易平台、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平台、农产品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物流园,抢占华北农产品国际流通新高地。

  ◆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农业农村基础建设。

  统筹推进沿黄、沿汾、太岳三大农业板块建设,优化沿黄西山区域以水果、杂粮为主,沿汾平川区域以粮食、蔬菜、水果为主,太岳东山区域以中药材、杂粮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通过产业集聚、技术推广、政策扶持,推动我市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8大工程,坚持点片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继续开展典型示范创建,2020年要实现省级示范片全覆盖、市级示范片达20个以上,有机旱作农业示范面积达10万亩以上;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健全工作队伍,强化统筹协调和资金保障,突出抓好设计评审、质量监管、上图入库、绩效评价和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坚决完成建设任务;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源头管理,进一步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范围,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减量“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修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县级全面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突出沿河村、城市近郊村、中心村、旅游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重点村庄,开工一批村庄污水治理项目。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