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志强,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为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山西省政治学会、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青海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等核心报纸期刊发表学术理论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成果获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1项。
生态环境质量关乎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最大的期盼。我市是闻名于世的“华夏之都”,也是华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业基地。为了让人民呼吸上更清新的空气、喝上更干净的水,我市积极作为,持续发力,铁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就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一话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志强。
1 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哪些成绩?
● 大气污染治理摘除了“污染第一”的帽子。
2019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我市位列倒数第五,一举退出倒数第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 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全市优良水体和劣V类水体均达到省考核要求,煤矿矸石治理和绿化都有了大踏步前进。
2 就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 2019年,我市聚焦补齐短板,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在污染防治方面,关停市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5家,取缔“散乱污”企业563家;8家钢铁企业、6家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413万平方米,收缴置换劣质散煤6.1万吨;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六个百分之百”管控要求,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污水处理厂保温提效工程31项,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225个;全市107家煤矿治理矸石210万吨,绿化12万平方米。
3 我市“生态环境”方面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
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就是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推动临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4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打赢蓝天保卫战
狠抓散煤治理。科学划定“禁煤区”“禁燃区”,实施清洁取暖改造12.42万户、1406.84万平方米。
狠抓工业企业治理。优化产业布局,压减焦化产能544万吨,9月底前对属于淘汰范围洗煤企业全部予以取缔。
狠抓砖瓦行业专项整治。10月底前完成砖瓦企业布局调整。
狠抓采石场专项整治。重点推进西山采石场治理。
狠抓城区周边生活垃圾专项清理行动。建立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置工作机制;年底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168个城市后3名、力争退出后5名,让临汾的天一年比一年更蓝。
打好碧水保卫战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关于汾河流域“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河长制”,重点抓好汾河流域临汾段治理攻坚战,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入河排污口整治等43项重点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保障浍河等其他重点河流生态基流,今年6月底前汾河上平望、浍河西曲村国考断面水质退出劣Ⅴ类,之后稳定达标,昕水河黑城村国考断面水质达Ⅳ类,让临汾的水一年比一年更清。
打好净土保卫战
持续开展矿山和煤矸石专项整治,加快西山生态恢复治理,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推进城市垃圾分类,让临汾的土壤一年比一年更安全。
着力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企业环保服务日活动,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环评审批等问题,提升精准治污水平。实施提标升级创A行动计划,对达到A类的企业免予错峰,重污染天气可自主减排,推动企业由被动错峰向主动治理转变,建立正向引导机制。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