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时值初冬,在尧都区大阳镇靳里村,一片片3米多高的牧草种苗到了收获的时节,一丛丛一簇簇,犹如甘蔗一样,节段分明、长势旺盛。经过培育,每个10厘米的节段都会成为一颗牧草苗子,6亩地的种苗在来年的春天能够种植发展成2000亩多的牧草,每颗牧草又会丛簇生长,在满足养殖业牧草需要的同时,还能大幅增加土地收益。在靳里村有限的土地上,一颗颗牧草如同杠杆,撬动了土地源源生金,走出了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新路,扬起了农民幸福生活的希冀。
说起这牧草,靳里村村民李淑英喜自心来,她高兴地说:“这草叫‘金牧粮草’,之前家里养了近20只山羊、绵羊,草料是个大问题。如今,羊吃了这牧草,半年多来个个肥壮、毛色发亮,看着打心底里高兴。”李淑英说,羊粪能作有机肥直接施在地里,浇浇水,不用多费工时,一株牧草种苗就能长成好多株牧草,真是个好项目。
同村的一位姓靳的养殖户,养了30余只羊,今年7月份种了7分地、400株牧草种苗,次月就收割了草料。从10厘米左右的种苗长成丛生3米多高的牧草,一茬一茬像韭菜一样,充分满足了几十只羊的食用需要。11月11日下午,在养殖户羊舍外,一捆捆收割回来的牧草整齐排放,地里还有一大片茂密的牧草等待收割作为饲料储存。来年春天,地里的牧草根茬自会返青盎然生长,简单、绿色、生态的产业链悄然形成。
“金牧粮草”为禾本科狼尾草属植被,多年生植物,集苜蓿、芦苇、甘蔗等优质牧草优点于一身,蛋白、脂肪、糖分及多种微量元素含量高可满足牛、羊等牲畜生长需要。牲畜排泄物作为有机施肥,还能提供牧草的生长所需,真正是绿色、生态、环保循环产业。尧都区金殿镇东靳村党支部书记席为国为本村农民算了一笔账,以前种一亩玉米,加上玉米秸秆,顶多收入800元;现在一亩地种400株牧草种苗,过了年长起来,就能收获50吨牧草,除去4000元种苗及人工管理开支,一吨牧草按300元收入计算,一亩地纯收入至少15000元,比种玉米收入要高出十几倍。这一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新型农业产业项目,鼓起了席为国带领本村农民奔小康的信心。
东靳村地处龙祠附近,水源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种植“金牧粮草”的优势。针对养殖户较多却缺草的现状,席为国一班人因地制宜,带领十几名党员率先购买种苗种植,并作为产业扶贫,扶持两户贫困户在养羊的同时各种了半亩,就这样11亩4400颗种苗生根成丛、长势喜人,所产牧草不用其他配料,可直接作为饲料满足养殖的需要,而且草料还能加工销往外地,大幅提升农户收入。这一新产业,每年花较少的人工管理,就可获得不菲的收益。席为国信心十足地说:“这个牧草产业,一次性投入种植,可反复收割20年至40年,每年能收割6次至7次。明年,我们准备扩大种植规模,从十几亩发展到几百亩,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发展起来,并充分发挥产业连带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靳里村“金牧粮草”北方基地,一丛丛牧草种苗正在源源不断抢时收割入棚,闪耀出幸福生活的金色光芒。
记者 张玉萍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