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李永红:小康路上追梦人

2020-11-24 08:57: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华龙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帮我们统一管护果树、统一回收苹果,我们种出来的苹果一点儿也不愁卖!在他的带动下,许多人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近日,记者来到永和县阁底乡雨林村采访时,果农李增临对记者说,永和县苹果产业联合党委副书记、华龙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永红被授予2020年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实至名归。

  李永红是永和县桑壁镇堡则村土生土长的山里娃,1998年高中毕业后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从军4年来,他样样争先,但一个长途电话,改变了他继续留在部队的想法:父亲患病,弟弟妹妹上学,家庭入不敷出,作为长子,李永红必须扛起家庭重担。

  退役后,开火锅店、养小尾寒羊……李永红先后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不少外债。不服输的李永红望着绵延的群山对自己说:“不能趴下!如果认了怂,这辈子就完了!”

  2004年,堡则村邻村有80亩核桃园和15亩苹果园对外承包的消息传到了李永红耳朵里,他做了周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对果园的地理位置、土质水源、果树品质、树龄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考量,并请教专业人士,对果园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后,下定决心承包经营。

  “果园离我们村有5公里,当时,我们一家人就住在两口破窑洞里。”从2004年至2008年,李永红一心扑在果园上,种核桃、种苹果,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经过潜心钻研果树的栽培技术,他掌握了果树由自由纺锤形到小冠开心形、再到开心形的演变过程,开创了果树当年栽植、当年嫁接的新模式,成活率高达90%以上,有效提高了果树挂果时间;通过在树上先缠卫生纸再缠微膜的越冬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土埋幼树方法,提高了过冬幼树的成活率,为日后扩大果园经营、建立苹果基地打下了基础,也为技术匮乏、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有内生力的新路子。

  2008年果园收益17万元,还清了所有债务后还略有盈余。2009年,李永红利用经营果园的空闲时间,北上太原,南下成都,把永和的核桃、苹果和红枣推销到了更广阔的市场。仅这一年,就收入60多万元。

  随着果园生意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步入小康的李永红没有忘记一个党员和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按照“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基地、搞活一地市场、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李永红成立了永和县万森苹果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带领乡亲致富的新征程。随后,李永红又成立了永和县华龙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开设了分公司,还为苹果申请了商标“大美乾坤”,为永和苹果产业经济的腾飞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并在广州、成都、南宁等地建立了营销窗口经销永和苹果。

  在永和县委、县政府“林果富民、生态立县”战略的引导下,李永红在该县5个适宜苹果生长的乡镇,建立了苹果示范基地1000余亩,辐射带动全县42个行政村2000余户果农发展苹果产业,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就业支持、科技管护、技术培训、收益分红等举措,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每年通过降低农资成本和提高果品销售价格,可使每户果农增加收入约5000元。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完善苹果产业链条,让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全县果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李永红投资新建的5000吨果品保鲜贮藏库与果品产地交易中心已投入使用,采取免费提供果品周转箱、成本价收取贮藏费等方式,为全县果农降低产后销售成本,解决了全县优质果品采收期短、应季销售期短、农户卖果难、丰产不丰收等一系列问题。

  “有了这座低温仓库,当季的苹果就可以储存到第二年的七八月份,还不影响口感。”李永红说,“我的目标是在永和建立一个万吨干鲜果品交易市场,使永和干鲜果品走向全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以基地和市场为依托,带领更多乡亲致富奔小康!”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