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房林生,一级教授,山西省名中医。少时随父学医,青年拜师“三部六病”创始人刘绍武先生。
初在临汾仁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见到坐诊的房林生,给人的感觉内秀且沉静。如今年近八旬,仍坚持出诊和教学。对待患者他含而不露,蓄而不扬,连说话都是轻声慢语,不急不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尽心尽力、坚持不懈为患者诊疗;对待学生,他孜孜不倦、倾囊相授,将从医57年挖掘和传承“三部六病”的精髓,编撰成17万字的《三部六病金典名录》,中医药理论、技术以及收集筛选的中医药验方、偏方、秘方毫无保留地和盘讲与学生、展与世人,以发扬“三部六病”中医药事业,改善中医人才匮乏现状,护百姓福祉绵长。
心中春意常在 志除病痛助健康
说起房林生,很多人都想起他说的一句话:“想发财,别学中医。”他常说医德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当医生要低调做人,以德为先;高调做事,以勤为先。
1942年4月房林生出生在大宁县曲峨镇道教村,清末爷爷在此开一家药铺,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就是本地名医。房林生7岁随父背诵药性赋、汤头歌。大门上“耕读世家”就是他的家训,家风也成了房林生的医风。
房林生记忆中的父亲,在自家药房坐堂就诊,门庭红火。给患者看病,不分内外妇儿,不管门楼高矮,更不因人废诊,因此落下了好名望,受乡亲们的爱戴,请他出诊都用垫了新被子的毛驴来接。
在房林生的眼中,父亲是个好脾气却也是个暴脾气的人。父亲对所有的患者都平易近人,唯独对自己十分严格。从小父亲便告诫他,廉洁淳良,不失细小,才能成为良医。只有耐得住清冷,才能忍得住诱惑,房林生一生谨记教诲。
有患者辗转几十里来看病,即使有再重要的事,房林生都会二话不说先看病。“看病,是医生的本分。”每一次开好药,房林生都要把煎药的方法告诉患者,从怎样泡药,头煎多长时间,二煎怎样用水,哪服药用文火煎,哪服药用武火煎,什么时间喝……都细细教给患者。他常说,治病每一步都必须严谨。有时病诊对了,药开对了,也抓对了,但没煎对,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因勤学善悟,深得老师欣赏。1974年,房林生被当时的山西四大名医之一——刘绍武收为门徒,正式学习“三部六病”。
行医50余年,医治万人,刘绍武不仅医术精湛,待人诚恳,患者的礼物也一概拒收。房林生对老师的医德深感敬佩,也被其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之后从医40余年,开展了七千七百余例痔瘘手术,从未吃过患者一顿饭,收过患者一件礼物,拿过患者一个红包。因其品德高尚,2001年荣获“百名中国精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挖掘宝库精髓 让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
竹子熬不过那3厘米,哪能6周就长15米。从医57年,房林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他说学医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什么时候停止呼吸,什么时候停下手中的工作。
1962年从吕梁卫校毕业,在大宁县人民医院工作8年后,房林生调至基层卫生院工作,面对很多痔瘘患者,他束手无策,成为当时房林生最痛苦的事情。
那些被房林生埋藏在心底的种子,开始慢慢生根,静待发芽。
1972年房林生考入当时的山西医学院,开始学习研究肛肠疾病。学中医枯燥、出成果难是被公认的。房林生深入其中,也发现其难度非同寻常。但他清楚,任何远大的理想,都要先迈过脚下的坎儿,医术的不断精进,要勤学苦干精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厚积薄发。
这种学习一旦成为惯性,就很难停下来。对这项疾病的研究,一开始就是25年,贯穿了房林生整个青壮年时期。
如何使医术再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三部六病”的四脉定证,一方到底,去繁就简,便于分辨、便于掌握、便于治疗的特点,让接诊事半功倍,力所从心。
“学术是古往今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应当无古今,无中外,无而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传承精髓,守正创新是刘绍武留给房林生的精神财富。围绕一个个点位在医术上精耕细作,房林生日益感觉到,除了守着传统研究的主线,还应在西医领域寻找突破。“相信西医的诊断,相信中医的疗效。”在这样的信念下,年近古稀的房林生用9年时间学习西医知识。
20岁的程金(化名)三岁时被诊为小儿脑瘫,为了治病走遍各地。找到房林生时全身抽动严重,语言不清,几服药下去,已是来时有问声,走时有送声。服用123剂后,病情大为好转。其父母为表感谢特送锦旗一面:踏破铁鞋无觅处,治本中医有良方。
培养中医专才 让瑰宝代代相传
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让这笔财富在新时代“增值”,人才是关键,师承则是重要渠道。2018年房林生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批准成立,作为山西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房林生开设的“师承班”,为对“三部六病”有兴趣的学员提供了学习渠道;如今经过师承公正的学生111名遍布临汾、山东、西安、上海等地,成为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能力较强的中医人才。
“学生有热情,我就好好教。”师傅的经典房林生希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并发扬光大。为了宣传推广“三部六病”,他曾6次自费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
“我收徒弟,不收学费,不设教条,只要热爱中医事业。”房林生说。
每个学生拜师时,房林生都会送一个灯笼,一把雨伞。代表着医者的风雨无阻和日夜兼程,也是房林生对学生的一片良苦用心。因为患者生病不分白昼,作为医生必须无畏风雪、无畏严寒,纵使风雪迷眼,也要毅然前行。
“学医先学做人。”老师的第一节课就是做人十条原则。一定要低调做人,万不可以自夸,不能许诺,医术好不好全凭患者的口碑。高调做事,细致登记,及时回访,有利于患者的持续复诊,更是自己医术的检验。李根山2020年拜房林生为师,他说跟着房老师不仅要学精湛的医术,更要学习高尚的医德。
用一个词来形容房林生,三位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了“不怒自威”。房林生坐在那儿,你就不敢不认真,不敢不学习。“他就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房林生不仅将原汁原味的“三部六病”倾囊相授,每一次讲课只要有人举手提问,都会一一解答。
房林生觉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爱子女必将严格要求,又毫无保留。
57年岁月峥嵘,57年初心如磐。信心所在,力量所在,便是方向所在。57年一景一幕,年复一年间,房林生坚守如一。
房林生说他一辈子做两件事,一是当中医大夫,二是做中医老师,都是在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努力。
如今,房林生最大的心愿是:“两院无人,三院人多。”医院和法院无人,幼儿园、敬老院、影剧院人多了,那便说明国家后继有人,百姓健康长寿。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