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名老中医裴中平:择一事 践一生

2021-01-19 09:15: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又是一个寻常开诊的日子,临近正午,仍不断有患者来到襄汾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排队找裴中平看病。

  古城镇邓村71岁的王心花从47岁那年第一次找裴中平看病,已有24年,用王心花的话说,那是从黑发看到了白发,有啥病都得找裴大夫。

  60岁,很多人过上了颐养天年、静享天伦之乐的退休生活。而65岁的裴中平,刚放下手中的行政工作,静下心来、沉下身去,投入到治病救人一线。

  择一事、践一生。兢兢业业五十载,裴中平出诊治病的习惯,从未间断。“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份温暖而朴素的为医之念他总是孜孜以求。

  师门传承 形成中医思维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好医生的风格是可以从他的师承找到源头的。启蒙老师段成名先生对裴中平的影响伴随着他50年的行医之路。

  裴中平是襄汾县大邓乡车住沟村人,父亲因患有老胃病,常找段成名调理,时间久了两人也成了朋友。

  在父亲的认知里“不为良相,便成良医”是他为儿子择业的标准。“中医要读无字之书,必须才高识妙,德行宽厚,才能将所学融会贯通用于治病救人。”段成名的望诊和脉学是一绝,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1970年,15岁的裴中平初中毕业,在父亲的引领下通过考核拜入段成名门下。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格外珍惜。

  “勤奋、严谨、谦逊、善悟,老师的人格魅力一直吸引着我,也指引着我。”当时的裴中平与老师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工作、同休息。

  多年前跟随老师学习的情景,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每天凌晨三点起床,裴中平就跟着老师打扫卫生,时间长了就发现老师打扫过的每个角落都一尘不染,这才明白老师为何临证总能从细微之处找到蛛丝马迹。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从老师打扫卫生的仔细程度就可见一斑。

  老师的严谨,也让裴中平变得越来越一丝不苟。每次炮制中药都严格遵照古法,如熟地黄的炮制必须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达到黑如漆,甜如蜜,粘如饴。

  “成为一名医生,就意味着终身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老师的谦逊也感染着裴中平,每接诊一位患者他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患者的每一次就诊就相当于把生命交给了你。”裴中平对接诊的每一个患者都是倾尽所学,精心诊治。

  “学习中医需要童子功。”早年学徒时,每日卯时裴中平就开始依次背诵中医四小经典、十八反十九畏……刚开始很多字不认识,但时间愈久,裴中平兴趣愈浓。

  经过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学习,裴中平的中医思维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古方治今病 丰富中医内涵

  1973年,裴中平经过考试,被推荐到山西省中医学校学习。之后,他广拜名师,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医学知识,白天忙于诊务,夜间掌灯学习。

  穿透时光的,是坚守的力量。《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一部部中医经典的反复研读,为裴中平奠定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基础,使他逐渐感悟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博大精深。之后的每一次学习、实践都是消化、吸收、总结、感悟的过程。

  中医学是几千年人类实践的成果,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对危重急难病症有其独有的疗效。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裴中平探索用古方治今病,不仅扩大了古方的使用范围,也让他珍视的中医事业在传承中创新。

  襄汾纺织厂53岁的樊女士,下体不规则出血,在外就医诊为“子宫肌腺症”,治疗2周虽出血止小腹却隆如孕5月。就诊时颜面虚浮苍黄,唇甲苍白,双下肢水肿,彩超显示:“子宫腔内淤血包块”。裴中平以清代名医王清任先生的少腹逐瘀汤加减,服药后一昼夜排出“皮球样”宫内淤血块5枚,方使宫体复常,之后调理月余患者告愈。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古老的中医药要造福于当代,就必须在传承古方中存续精华,并吸收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新成果,从而达到从宏观辨证到微观辨证,从传统辨治到现代检测的飞跃。

  20世纪60年代,裴中平的老师朱进忠先生曾将张仲景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治疗癫痫和神经功能紊乱。

  在临床中裴中平发现,这个名古方加减后,还可以治疗心悸、烦惊、心律失常以及窦性心动过缓,但该方有铅丹易致铅中毒,故去铅丹。经过十余年的实践,1993年裴中平将该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山西中医》上。

  1995年,洪洞县一位风心病心衰患者,奔赴多地治疗均见效甚微。当地一位医生在期刊将原方抄给他,服药之后病情竟奇迹般得到控制,患者为此专门到襄汾县人民医院表示感谢。

  裴中平把所有的热情投射在中医事业上,也将中医的气韵留存在自己的中医思维中。

  中西医结合 治身疾解心病

  “活到老,学到老,要与时俱进。”通过学习声光电化这些医学知识,裴中平树立了新观念,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38岁的理发师邓先生,长期为顾客染发不戴手套,羁患肝硬化、布卡氏综合征,若手术治疗费用需近20万元。因家寒难以凑齐手术费,全家人抱头痛哭一夜,次日找到裴中平想通过中医寻找生机。结合西医诊断,裴中平反复思辨,用清《续名医类案》之一贯煎加味调理,服药百日,如今三年过去,患者诸证未发。

  “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裴中平在包容、借鉴、吸收西医精髓中,使自己的中医事业日臻完善,并且走得更稳、更远。

  “西医看的是人的病,中医治的是病的人。”裴中平每日接诊的患者中大多是身心俱病,临证时他总是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以心交心,治身病时也解除患者的“心病”。

  有一位女性患者,与他人生气后,右侧肢体瘫痪,失明失语,昼夜滴水不进。裴中平诊见患者瞳孔等大等圆,温痛触觉无异常,询问又素无基础疾病,诊断为“癔性瘫痪”。他以银针先刺患者人中、涌泉、后溪透合谷,患者旋即神志苏醒,问能对答。然后针刺肢体相关穴位,得气后结合心理暗示嘱其抬举上、下肢,患者即刻痊愈。在场的家属全程屏气凝神、瞠目结舌,全然不敢相信这个瘫痪的人竟能在几分钟后便行动自如。

  用心理疏导配合中西医药治疗疾病是裴中平的诊疗特色和亮点,也是他每次接诊都在做的事。

  半个世纪,弹指一瞬间。回顾投身于中医药事业的流金岁月,裴中平的润物耕心成就了春华秋实,书写着他医路的杏林春暖,芬芳满园。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如今,裴中平仍然坚持读书时代的良好习惯,余暇之际,他总是抽出时间阅读古籍、了解医学前沿动态。在他心中,探索医学的未知永无止境。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