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对于中医的痴迷,李东芳从未变过。
在李东芳家中,中医经典是她每日精读的书籍,遇见疑难杂症,更要反复研读,在一次次寻根溯源中守正出奇,攻克难关。
在李东芳办公桌上,《中医杂志》是她工作之余获取经方创新的灵感来源。每每遇见新方李东芳总会结合“三因”大胆尝试、小心用药,也造就了她胆大心细、行方智圆的治疗思路。
患者一张张挂号票据,李东芳用线穿起来,记录每一位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和复诊患者的药方,用于临床总结。日益增厚的处方,成为她从医路上最美的注脚。
2017年,李东芳被评为“山西省名中医”,同年启动全国基层名中医李东芳传承工作室,帮助医院培养年轻医生。作为师者,李东芳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倾囊相授,把每一次写方、抄方都当成对学生的检验,更是以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永无止境的求知欲
1959年,李东芳出生在乡宁县,因体弱多病,便成了医院里的“常客”。直到六岁那年,当地一位有名望的老中医开出五剂方子才让她摆脱多年的孱弱,懵懂的李东芳也体会到了中医之“妙”。到后来一位中医以不花钱的“人中白”入药,使李东芳弟弟四处求医而不得治的流鼻血得以痊愈,中医偏方出“奇”效,更让李东芳至今难忘。到了懂事的年龄,深受眼疾折磨的母亲去过西安、上过太原仍未能得治,只能每天拿黑布蒙眼,后经一名中医救治月余竟好了,中医之“神”让李东芳心生仰慕。高中时代,亲眼目睹因“乙脑”后遗症瘫痪在床的表舅,在中医王忠礼的医治下神奇般康复,中医之“精”,在李东芳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1978年,国家出台文件,要从各地特招一批中医学徒。正在全力备战高考的李东芳,毅然放弃高考,报考“中医学徒”,开始她的“中医梦”。
如愿上了山西省中医学徒班后,李东芳终于见识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她不愿辜负每寸光阴,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晚上的路灯下、被窝里的手电筒下,无不是她学习的乐园。
次年,李东芳拜师我市擅长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名中医傅云江,老师几味草药化病患于无形,更加激起了李东芳学好中医的兴趣。老师要求李东芳熟读名著,事实上李东芳也是嗜书之人,读书的日子,时光倏然划过,春夏秋冬变得踪迹模糊,对于她来说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毕业之前李东芳便开始随师襄诊,渐成师傅得力助手。1982年李东芳开始独立接诊,实践的日子越长,她对中医的了解越深。在她看来,中西医合璧,可以优势互补,医学是不断发展的,中医学也应该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以提高医学疗效。所以,她不但进修西医,还经常与西医医生切磋诊治疾病的心得。
“谋人类之健全,必要博采众方。”心怀破解更多疑难杂症的梦想,48岁的李东芳不辞艰辛,奔赴洛阳市拜五世名老中医崔硕为师,学习攻研心脑血管、中风偏瘫、肾病综合征、哮喘、肿瘤等疑难杂症。
精益求精的济世志
“术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岁岁年年,朝朝暮暮。40年里,李东芳下班后总是如饥似渴地学习一本本中医古典,始终甘之如饴。博览群书给李东芳带来更开阔的视野。
四十载从医经验,李东芳与两位名师的学术积淀,身集三人的技术理论,总结出了一套防病、治病、攻坚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不断攻破内、外、妇、儿科的各种疑难杂症。对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特别是哮喘、胃溃疡、结肠炎、中风后遗症、慢性肾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并对妇科月经不调、带下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及对肿瘤的调理有得心应手的治疗方案。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无数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很多患者慕名而来。
2018年10月11日,李东芳接诊了一位“宫颈癌”术后漏尿的患者。
该患者因术后伤口破损,引发漏尿。病情较重,必须插尿管,奔波多地寻求治疗,均无法补“漏”。经多方打听,慕名找到李东芳。
望闻问切,每一次接诊李东芳都清楚细致。“问得详细,诊得仔细,才能真的看好病。”问诊中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李东芳都不放过。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患者久病气血津虚,李东芳参西衷中,精准辩证,以简洁有效的组方,历时4月,让患者托里生肌,漏尿消失,恢复体力劳动。
近年来,李东芳不断在“创”上下功夫,着重研究萎缩性胃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哮喘、肿瘤、不孕症等疑难杂症,并颇有成效。如今,她将四十余年的心得经验、独到见解及特殊用药编撰成册,整理成《李东芳临床经验集》一书,预计年底出版。
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李东芳常说作为一名医生,无论医学多发达,社会多进步,都不能带半分浮华,要永葆一颗仁心。多年来,李东芳在保证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的前提下,用药量轻,药味少,药精不杂,却丝丝入扣。宽容,谦和,每次李东芳接诊,都视患者如初诊,悉心诊病,耐心解答。
心情抑郁,精神恍惚,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时而双泪俱下,时而有轻生的念头……2006年,李东芳接诊了一位“郁证”的女子。李东芳通过四诊合参并认真辨证论治,调治月余,病情却时好时差。
“药补不如心调,心灵的抚慰才是最好的良药。”中医认为七情可致病,亦可治病。以情治情才至关重要,顿时醒悟的李东芳,主动约患者在人少的下午来诊,耐心地引导其诉出心中的不快之事,静静地倾听她的痛楚。
患者因丈夫不善言语,又常年奔波在外,二人缺少沟通,敏感的妻子经常胡思乱想,最终忧思成疾。“男人在外忙事业也是为了这个家能过得更好,要体谅丈夫的辛苦,也要有自己兴趣……”经过多次劝解,患者的心情稍稍平稳。
“解铃人还需系铃人,心病解,百病才能消。”后来,李东芳想办法约到患者丈夫,告诉他妻子病情反复根源在于缺乏安全感,必须得到他的配合。
阴雨虽让人伤神,总有云开月明的时候。李东芳为夫妻两人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误会尽解。经过患者丈夫的积极配合加以药物调理,患者很快痊愈。
李东芳总是这样跟患者站在一起,同喜同悲。
从医40年,李东芳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发奋努力、攻克疑难,以一颗济世之心继承中医、发展中医。从中医的种子在心中萌芽,到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让更多百姓受益。李东芳没有辜负一名中医传承人的使命,对中青年医师传、帮、带累计达四百余人,以自己的点滴星火照亮着中医传承、创新之路。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