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干,继续打造‘关村样板’,为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发展贡献关村力量。”近日,记者见到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晋刚时,他提起参加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感受依然心潮澎湃。
王晋刚是襄汾县古城镇关村人,17岁外出创业。2014年,36岁的他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其间,关村荣获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以及财政部和县政府各100万元的奖励。他本人也荣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山西省最美基层干部”“三晋英才”等诸多荣誉。但让王晋刚在当地引发热议的,是他自身的两次决定:第一次是2014年回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第二次是2021年1月,他辞掉了公务员和副镇长的职务。人们在不理解的同时,对他的胆识和魄力却增了几分敬佩。
时光回溯到2014年,关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务管理混乱、集体经济弱、环境卫生差,很多村民不得不外出寻找出路……
彼时,王晋刚进城多年,搞运输、办企业,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谓年轻有为、顺风顺水。镇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挑起改变关村现状的重任。年轻气盛的王晋刚除了有一股敢想敢干的拼劲儿,还颇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见不得自己的老家破败。
“回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这憨娃,不管自家企业,掺和这个‘烂摊子’。”还有人说:“这憨娃,村里要企业没企业,要资源没资源,蹚这浑水图啥!”年近七旬的老父亲更是反复提醒:“娃,宁统三军,不管一村,村里的事不好干,你可想清楚了!”
王晋刚反复思索,关村已经到了最难的时候,关村需要他!他义无反顾地撂下经营多年的企业,自掏腰包,结清了村里欠下的3万余元水电费;拿出个人积蓄200余万元,耗时3年打了3眼深井,让全村3540亩旱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带领村民开挖铺设下水管道5000米,建成全县第一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彻底解决了村里污水横流、随意倾倒的问题;村里的“厕所革命”,探索运用“通风改良+节水马桶+大三格化粪”新模式,化粪为肥、变废为宝,走在全省前列;全村5条主干街道两旁累计种植花草树木2.4万余株,一年有绿、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了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2016年王晋刚带着村民代表走了9个省市区考察产业项目,最终选择发展冬枣产业。2016年9月,采取“支部引领+公司运作+党员带头+合作社经营”发展模式,投资605万元,流转土地150亩,建成30座冬枣大棚,统一发包给合作社,由农户承包经营,带动群众年均增收3万元,使冬枣成为关村人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了个人和集体“双增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网上直播带货,关村创造过两小时直播,关村庆丰合作社线上销售281单,线下销售462单,共收入83694元的记录。
2017年11月,关村整村完成“煤改电”,家家户户装上了空气能,实现了清洁供暖,彻底告别世世代代“烟熏火燎”的生活,民心更暖天空更蓝。与此同时,他们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发力点,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管理,开展“最美媳妇”“最美婆婆”“最美环卫工”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弘扬好风气、增强凝聚力。
经过几年努力,王晋刚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解释,软弱涣散的关村实现了美丽蜕变。“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绿色村庄”等荣誉接踵而至,不仅走出了困境,还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蜕变,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远近慕名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我们村的‘颜值’特别高,来过的人都说在这里拍照根本不需要美颜。”关村村民心里敞亮了,对村子的变化赞不绝口。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2021年1月,王晋刚申请辞去公务员和副镇长职务,返回村里当起了农民。要知道,这可是2016年5月经组织推荐,全县唯一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县上唯一一次破格选用的乡镇副镇长。
面对社会的议论纷纷和家人的阻止反对,王晋刚说:“只有让乡亲们看到我是一心扎在村里,才会放心地跟着我干、才能富起来,产业才能做起来,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2021年6月28日,王晋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坚定了……
记者 卫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