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古阳镇:古树接新果

2021-10-29 08:51: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时下,古县古树食品有限公司一派忙碌景象:无菌车间里,机器飞转,机声隆隆,“全副武装”的工人师傅们各司其职。生产线上,一枚枚核桃原仁经历着从清洗浸泡、脱皮、烘烤、覆味,直到包装等诸道工序的“华丽蜕变”……

  忙碌,同样是古县核桃农户们的真实写照。从白露前后的采摘,到晾晒、去青皮,再到破壳取仁,无一不是需要耐着性子的事。

  对于古阳镇凌云村村民田采刚来说,这样的忙碌是值得的。记者与之初识于前些日子。那是一个晌午,田采刚正和前来帮忙的乡邻们采摘核桃,只见年近花甲的他脚踩梯子敏捷地攀上壮硕的树干,手执长木杆轻敲几下枝叶,熟透的青皮核桃便噼里啪啦地掉落在了地上。树下,乡邻刘广红等人眼疾手快,麻利地捡拾起核桃,简单去皮后丢进一旁的编织袋里,片刻工夫就是满满一袋……

  小歇时,憨厚的田采刚指着自己刚刚攀爬的核桃树说:“瞧,这棵树已有两百多岁了,像这样的古树我家有二十多棵,一年能打2000来斤核桃。”身旁的村干部向记者解释,村里像这样的古树还有很多,而田采刚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古树核桃是这家人摘掉贫困帽子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资料显示,古县核桃种植始于西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县域内核桃古树资源极为丰富。据2019年4月当地林业部门组织的核桃资源普查统计,全县老龄核桃树6228株,其中100—299年树龄的5477株,300—499年树龄的673株,500年以上树龄的78株。令人惊叹的是,记者在凌云村吴儿岭庄看到的一株“核桃之王”,至今仍枝叶扶疏、岁岁挂果,树龄竟有800年以上,可谓是见证古县核桃悠久种植历史的“活化石”。

  古树年年结新果,核桃是古县最具特色和增长潜力的产业。作为我省三大核桃传统产区之一,该县早在1958年就被国务院授予“干果经济林之乡”,199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范基地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19年,县委、县政府围绕做强核桃主导产业,按照“抓管理、提质增效,抓加工、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核桃产业化步伐,同时用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中精力打造“古岳古树”核桃品牌。

  作为全县的优质核桃主产区、古树核桃的道地产区,今年以来,古阳镇紧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古树核桃”的战略,把核桃作为该镇“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来抓,引导群众对核桃树,特别是“老龄”核桃树进行精细化管理,率先成为全县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2021年,全镇核桃产量预计达到3000吨左右,产值约4200万元。

  古阳镇党委书记贺神建介绍,该镇已在凌云村石滩组建了一个核桃示范基地,面积150亩,涉及67户945株古树核桃,其中脱贫户16户166株,全部进行了整形修剪、刷白、病虫害防治、刨树盘。同时,对全镇14个行政村565户脱贫户的1357亩核桃树进行了综合管护。“通过对核桃树的管护,老百姓口中的黑核桃现象基本消除,每亩增收400元,使田采刚这样的种植户尝到了核桃产业带来的甜头。”贺神建如是说。

  如今,小小的核桃已发展成为事关古县兴县富民的大产业。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23万亩780万株,年产量达6000吨,人均核桃面积、株数等指标居全省前列。为了保障种植户的利益,防止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2019年,古县县政府出台了保护价收购核桃仁措施,同时,在全县各个乡镇布设了20多个合作网点或合作经销大户,切实解决了全县核桃种植户的卖难价低问题。“县里有专门的公司按保护价收购,我的核桃不愁卖!”田采刚信心满满地说。

  田采刚所说的“公司”正是古树食品有限公司。 作为古县龙头企业,该公司于2019年6月成立伊始就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订了核桃产品开发协议,如今已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了即食休闲类、功能食品类、古树原果类等三大系列,一期工程4条生产线年可加工核桃仁500吨。也许田采刚并不知道,不久之后,他和其他种植户的古树核桃就会被生产成不同风味的“古岳古树”品牌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齿颊留香的美味食品。

  记者 孙宗林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