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九月,碧空如洗。踏足神角村,鳞次栉比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村巷、主题鲜明的墙绘、摆放整齐的花箱依次映入记者眼帘。青山环绕四周,让这个远离喧嚣的小山村更显静谧、安详。
神角村位于乡宁县台头镇西北部,因神话传说而得名。这里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但当地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用苦干实干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目前,神角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18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攀升。
环境美了,日子富了,昂首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神角村神气起来了!
党建引领“聚”神气
在神角村村道中央,一幅主题为“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墙绘十分醒目,这是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凝神先聚气,干事先聚人。近年来,神角村党支部以党建为抓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不断提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村党支部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全村党员干部通过线上线下学、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相关书目,做好学习笔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力量。同时,神角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红色引擎”作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解决“急难愁盼”,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个村子发展好坏,关键看支部。”神角村党支部书记庞金锁说,“老百姓为啥这么支持咱?都是党员干部带头干出来的!全体村干部与40多名党员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宣讲惠农政策、解决矛盾纠纷、帮扶困难群众,有难先闯、有苦先吃。大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村民才会感觉到有主心骨,致富才有底气。”
打心眼儿里为群众着想,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就能赢得群众支持。村干部武满水说:“过去,干部村民各忙各的,村里遇到一些难解的‘疙瘩’,经常要喊破嗓子才能办好。现在,村干部用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干群关系近了,村里的事情自然好办。”
自来水通了,道路硬化了,厕所改造了,天然气入户了……在党建引领下,神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了起来,发展活力如甘泉涌现。
产业壮大“添”神气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神角村地处群山之中,传统农业比重高、规模小,土地产出效益低。庞金锁坦言,农民“单打独斗”,仅靠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没有出路。只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因地制宜,抱团发展,走高效农业的路子,才能拓宽致富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在神角村高粱种植基地,金灿灿、沉甸甸的高粱挂满枝头,随风摇曳,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去年,该村在原有核桃、畜牧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流转土地,完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标准化、规模化种植100余亩高粱,并与隰县午城酒厂签订保价采购合同,保证了高粱销路。庞金锁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采用有机方式种植优质高粱,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上高出0.1元,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能增收150元。村民不止有土地租金,还可以务工挣取劳务费,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脱毒马铃薯是神角村发展高效农业的又一产业。时近正午,四五位村民依然忙着在地里除草,绿油油的马铃薯生机盎然,长势正旺。记者上前询问,村民孙全胜放下手里的活儿说:“今年,村集体一共种植160多亩脱毒马铃薯。我们紧抓关键节令,做好田间管理,预计一亩地能产1750公斤马铃薯。”
据了解,神角村“两委”在多方考察之后,从去年开始陆续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先后流转土地400余亩,规划建设一座农业产业园和10座蔬菜大棚。目前,已投资200余万元,修建150立方米水库1座、蓄水池4座,开垦撂荒地100余亩,平整土地300余亩,其余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蔬菜800吨,实现年收入200余万元,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
村民王虎林说:“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管理,当时心里不免打鼓,现在放心了。土地就是黄金,只要好好呵护,就能给你回报。等产业园和蔬菜大棚全部建好后,大家的日子还会更红火!”
“六乱”整治“显”神气
走进村民曹海堂的院内,地上晾晒着刚刚收获的核桃,十几盆吊兰、月季等植物花卉在房檐下摆放整齐,生机勃勃,让人眼前一亮。屋内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家用电器一样不少……曹海堂腼腆而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神角村先后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室及党建文化广场等,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治六乱、靓家园”专项行动中,该村购置垃圾箱20余个,安装防腐木栏杆580余米、篱笆1500米,喷绘文化墙2000余平方米,摆放花箱50余组,整治村内臭水沟和排水渠,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两委”深入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一个个庭院的“小美”汇聚成为美丽乡村的“大美”。
“维护好村里的环境卫生,关键靠长效管护,根本在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庞金锁说,“我们明确村内每条巷道的卫生责任人,建立村规民约,通过‘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议事,让大家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转变思想,全民行动,共同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蓝天、绿树、红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乡宁县委“一六二”总体思路的指引下,伴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神角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台头镇党委书记陈建明告诉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整治农村‘六乱’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还要开发金岗岭至神角红石洞旅游资源,实施台头至金岗岭绿化工程,补齐产业短板,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吃上生态饭!”
记者 刘一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