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3日,在持续阴雨20余天后,大宁县终于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8:00,大宁县妇联主席冯娟便提着大包小包出门上班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几天她的工作地点换成了昕水镇小冯村居民集中避险安置点。由于当地遭遇了持续强降雨,昕水镇受灾较重。作为全县最大的安置点,这里共接收了昕水镇及附近村庄的542名受灾避险群众。
随着天气放晴,冯娟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帮助安置点的广大妇女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县妇联专门开设了纯手工刺绣订单培训班,冯娟担任班长。
“我们这个班的特色就在‘订单’两个字,汛情发生以来,大宁县妇联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国家卫健委,拿到了2000份纯手工刺绣车挂饰的订单。安置点的学员每完成一份订单,我们都会现场给付30元加工费。在这里,受灾群众不仅能免费学到手艺,还能有所收益。”
9:00是培训班上课的时间,冯娟和工作人员提前为学员发放了各色丝线、画样、布胚等刺绣加工材料。课上,她们还会配合手工艺品指导老师,一起指导学员学习。
59岁的李俊英是昕水镇昕荣社区圪台上居民,也是一名脱贫户。10月10日住进安置点后,她报名参加了培训班,是班里学得最快的学员,仅用两天时间,她就学会刺绣虎头并加工了5件,拿到了150元加工费。“在安置点穿得暖、吃得好,还能凭劳动挣钱,心劲儿十足,党的政策暖人心啊!”嘴里说着话,李俊英仍专心盯着手里的活儿。
10:00,冯娟一行人把住在安置点的20余个学龄前孩子组织起来,从大包小包里拿出了各色保暖卫衣。通过做游戏、发奖励的方式,孩子们都拿到了各自心仪的衣服。
“从家里出来得急,许多孩子没来得及拿厚衣服,县妇联正好有一项关爱妇女儿童的经费,就买了些保暖衣给孩子们御寒。”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冯娟的情绪也受到了感染。
上午的培训课程结束了,学员们拿着做好的38件虎头刺绣作品交付验收。验收全部合格后,冯娟又忙着一一结账发工资。
14:30至17:00,是培训班的下午课时间,冯娟没有像往常一样待在教室里辅导学员,而是跑出去采购了,今天是单小倩的6岁生日。“她是跟着爷爷奶奶来到安置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镇上上班走不开,孩子一直念叨今天是她的生日。”冯娟和同事们决定订一个生日蛋糕,陪小倩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晚饭前,当冯娟捧着蛋糕,带着其他孩子一起唱着生日歌走到小倩面前时,这个6岁的孩子笑成了一朵花。
18:30,忙着给小倩过生日的冯娟没顾上留意自己的手机,看到手机上显示声乐老师打来的4个未接来电后,她快步跑进三楼的培训教室,开始给大家发放国旗和歌词单。
临近19:00,晚饭后,能容纳150余人的培训教室里已座无虚席,甚至教室后面也站满了人。
“我们请了专业的声乐老师,利用每天晚饭后的一个小时教大家唱歌,想通过唱歌的方式帮大家缓解情绪、提振信心。”令冯娟没想到的是,每晚唱歌竟成了安置点里最火热、最受欢迎的活动。
55岁的贺巧莲早早就来教室占座位了,“《我爱你中国》昨天学了一半,今天会学剩下的一半。”说起唱歌,她的眼睛里满是笑意,“我唱得不太好,就是喜欢唱,也喜欢这种氛围。这几天在安置点我们吃得好、穿得暖和、睡得安稳,晚上大家还能一起唱唱歌,既齐心又舒心,多大的困难也能过去!”
教室里,歌声越唱越响亮、越唱越振奋。
21:00,随着安置点里慢慢安静下来,“临时班长”——冯娟也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踏上了回家的路。
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