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亲爱的娜妮老师:如果不是您,我可能还挣扎在痛苦与迷茫之中,不会像现在这样开朗,是您的耐心倾听使我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包容,让我有力量遇见现在的自己。谢谢您!”一份新年的感谢信让临汾市二中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张娜妮的思绪一下拉回到两年前。
张娜妮犹记得第一次见到晶晶(化名)时,她穿着一件长长的线衣,手一直不停地揪自己的衣袖,那么不安、那么纠结,可脸上还不忘保持着面具一样坚硬的笑容。
咨询室里的气氛有些局促。“没关系,不要紧张,在这里你什么都可以说……”耐心等待,细心劝导,在张娜妮的努力下,僵局被打破。
“我特别讨厌现在的自己,人前人后活成了两张皮。”晶晶张口说的第一句话,到如今张娜妮都记忆犹新。
不敢生气,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凡事随大溜,人前的她尽量“演”得活泼、“笑”得开朗、“装”得大方。每当夜深人静,晶晶一个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她才发现自己是多讨厌那个一味迎合小团体的自己。但她又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她怕招来朋友的嫌弃。
久而久之,晶晶给自己套了一层又一层外壳,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了自我。
是什么让一个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女如此压抑?
这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的心理压力能否得到有效排解和引导有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时常会有,我跟别人一样吗?要不要跟别人一样?我能跟别人不一样吗?这样的困惑与不解。而对于同伴关系的认可却具有闭锁性和开放性。认同的全部开放,不认同的全部否认。”晶晶这一状态就是处于青春迷茫期的一个典型案例,总是活在别人嘴里,唯独忽略了自己。要想让她突破自己设下的重重枷锁,需要慢慢地一点一点把她从错误的认知中拉出来,在她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能量,进而陪她慢慢成长。
“第一步就是让晶晶去验证她所害怕的是否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想。”在张娜妮的鼓励下,晶晶终于走出了第一步——尝试第一次拒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今天想去一号餐厅吃饭,你们愿意一起去还是之后我们在这里汇合。”以前晶晶一直不喜欢去二号餐厅吃饭,却总是违心地跟着自己的小团体在二号餐厅吃。当晶晶按照老师所教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当即就有一个同学主动要陪她一起吃饭,其他同学也并没有什么不快。“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这次验证对于打消晶晶的顾虑无疑是成功的。
如今,迈入大学校园的晶晶,没有了往日的负担,变得阳光开朗。
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的心理健康对于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但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临汾市二中采取“生命化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全人发展”的育人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通过入学教育、团体辅导和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学科渗透、主题班会、课题研究和家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
为了守护全市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市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全面推进、特色发展、分类指导”的心育原则,结合大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丧亲等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子女,开展家庭关爱教育、辅助成长,全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目前,全市5所高等院校,1282所中小学校,8所特教学校,均已实现心理咨询室100%全覆盖,形成了“人人知心理健康,人人学心理健康,人人护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