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眸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瞬间。五年来,我市把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等民生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民生的难点、痛点作为改革的着力点,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见证着我市民生事业的成就,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和“质感”。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特色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规模发展,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市、县两级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委,所有中小学校党组织应建全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高起点高标准部署党史学习教育“开学第一课”,全市1400余所学校、69万余名师生同时进行“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上好一堂课”的“三个一”活动,并开展了“书记、校长进课堂讲党史”活动、党史学习“双百”活动、“永远跟党走”主题音乐党课,受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就近就便、服从就优”要求,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三年来共新建和改造83所寄宿制学校。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3%,超出省目标7.3个百分点;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0%,超出省目标5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6.4%,超出省目标6.4个百分点。
教育改革全面纵深推进。高中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工作进展顺利,17个县(市、区)实现了高中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所有县(市、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盘活了教师资源;职业教育改革,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所学校取得149种证书试点资格,4629名学生参与试点,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本领、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素质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全市书香校园、师生阅读工作在全国首届书香校园阅读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活动中获得多个奖项;我市专家评审团深入各县(市、区)教科局、市直学校,指导、选拔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节目,不断丰富艺术展演节目内容和形式,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开展了2021年全市校园足球联赛,10个县(市、区)、34所学校、57支队伍、近800余名教练员和运动员报名参赛。同时,注重对残疾儿童潜能挖掘、体能锻炼、自信培养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培养,我市特奥代表队在省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32金17银21铜的好成绩。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不仅展示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也是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最佳印证。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五年来,我市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12项增加到31项,经费标准由40元调高到74元;城乡怀孕妇女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贫困县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三项疾病免费筛查”等省市民生实事,均圆满完成任务。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75岁提高到76.2岁,婴儿死亡率从4.85‰下降到3.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6.03‰下降到4.07‰,孕产妇死亡率从17.67/10万下降到9.46/10万。
医疗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82家,建立起以4个三级医院为龙头、294所医疗机构参与的医联体建设体系,成立17个县级医疗集团并基本实现“六统一”管理,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被确定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省级试点医院。
中医药服务不断强化,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6家、全省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13家,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个、全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个,建设基层中医馆158家。全市3家公立中医医院被核定为三级中医医院。
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村卫生室的目标。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9349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达24501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5.36张。
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9个省级重点学科、80个市级重点学科,组建18个市级专科联盟和40个专业质量控制部,建立了11个胸痛中心、6个卒中中心、3个创伤救治中心、19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8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个传染病救治中心。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202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市中心医院被国家卫健委确立为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葛均波院士、李兆申院士、樊代明院士、张英泽院士、高占成博士、祁小龙博士等医疗领域知名专家长期或定期合作指导,为我市患者获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架起了桥梁,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大医院名医的诊治。
疾病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有18家,市县乡三级建有艾滋病筛查实验室63个、结核病筛查实验室18个,全市法定传染病综合报告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18所定点医院20个发热门诊,全部完成三区两通道设置;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可收治120名确诊病人;全市31所医院和疾控中心可以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市人民医院承建的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和市第三人民医院承建的公共核酸检测实验室均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共设置了全员核酸检测采集点1732个,日理论最大检测量可达到11.6万份(单人单管)。
为方便群众就医,我市各医院运用“互联网+分级诊疗”新方式,优化预约诊疗流程,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及时共享患者信息。建立了2737个家庭医生团队,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签约率100%,常住人口签约数达到336.85万人。设立健康扶贫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日益健全的医疗保障网,一步步化解了大病患者家庭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从“全民参保”到“年年提高”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保保障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五年,我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覆盖面更加广泛、待遇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的需要。
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增加258.86万人,总人数达437.36万人,基本形成了“人人持卡”的良好局面。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80.96万人、38.13万人、55.19万人,分别比上五年增长13.38%、9.23%、10.03%,基本实现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498元增长到34480元,年均增长6.2%,居民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十六连涨”;
单位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连年提高;
失业保险待遇连续15次通报均位列全省第一;
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费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积极落实提高医护防疫人员工资和津补贴标准。
全民有医保,健康有保障。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五年来,我市全力推进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全市年参保总人数388.8万人,参保率达97.8%;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平均筹资水平由人均540元提高到860元,财政补助标准从420元提高到580元;
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18万元提高至72万元,年最高可报销80万元;
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收入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3455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建档立卡失能人员享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这五年,我市建立了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政策,两项保险分别平均报销75%,大病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目录内个人自付超过1万元以上部分,年度内支付最高限额为40万元,对参保困难群众的起付线降低至5000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特困人员支付比例提高到80%;提升生育保险待遇水平,自然分娩在一、二、三类医院支付标准分别提高了1000元、800元、700元;剖宫产在一、二、三类医院分别提高了1000元、700元、400元。落实45种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及准入(退出)标准,减轻参保群众门诊用药费用负担。实行“两病”认定“一站式”受理,有效减轻慢性病患者用药负担。同时,有41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平台,全市17个县(市、区)均有医疗机构提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数字的提升,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更是社会保障事业的大跨越。
从“有所养”到“有所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二字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这五年,我市加强民政基础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把一项项民生新政落实落细……
社会治理重在基层。五年来,全市209个社区累计投入各项资金7.83亿元,新增社区活动场所面积约11.81万平方米;落实“并村简干”要求,合并减少850个行政村;村规民约修订率达到100%,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涌现出翼城县里砦镇、翼城县两坂村等2家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积极性充分调动。全市社会组织达1631家,较五年前增加了43.8%。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实名志愿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由1%增长到13%,共成立志愿服务组织2300余个,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这五年,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20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数达412家,建成并运营城镇幸福养老工程3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家,为老年人带来更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
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实现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持续巩固孤儿保障工作,及时发放生活补贴,依法依规开展收养登记,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组织开展中国移动爱“心”行动等慈善项目,为177名先心病儿童提供了免费手术。在大宁、永和连续开展“三区计划”“牵手计划”,一步步夯实了儿童福利保障。
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立起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连续5年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08元和225元,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667.8万人次,累计救助特困供养人员58.9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30.9万人次,为167.1万人次群众发放了价格临时补贴。
民政连着民生,民生系着民心。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一份份暖心答卷,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群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记者 闫晏宏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