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农信
全面重建重塑 打造一流农商行
2020 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在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业务经营受到极大影响的形势下,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党组带领全市农信社广大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勇攻坚,始终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良好业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截至2020年末,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260.39亿元,较年初净增110.68亿元,同比多增40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达913.78亿元,较年初净增83.35亿元,增幅达10.04%;
全年新增发行社保卡42.7万张,总数达到207.2万张,占到全市金融机构的53%,占到全省农信系统的68%;新增“晋享e付”商户1.4万户,总户数达到4.1万户,其中活跃户达1.3万户……
倾力支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
2020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及时指导全市农信机构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主动服务大局,为全市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全市农信社创新工作方法,依托“百千工程”“百行进万企”活动,加强与辖内中小微企业客户的对接、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建立名单库,抓好跟踪服务,充分运用移动网络平台以及相关科技系统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线上直达”的信贷服务,高效助力疫情防控。对医药产品、防疫物资生产等企业,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发放比例。全年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482户,支持金额163.3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发放金额11.66亿元。支持制造业贷款184户,金额87.1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8.24亿元。
同时,临汾农信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政策,做好续贷服务、调整客户结息方式、优化征信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并对中小微企业存量贷款利息超出自身成本以上部分返还给贷款企业,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超10%;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娱乐和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超20%;对于使用人行专项再贷款支持的、纳入工信部等相关部门重点疫情防控企业名单的,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市农信社普惠型小微企业延期还本共计911户,金额共计128743.16万元。共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返还贷款利息2.13亿元,极大地为企业降低了财务负担。
坚守主业支持“三农”本色不变
坚持专注主业、回归本源,以“创建100个授信示范村、推进3000个行政村农户评级授信、累计投放贷款500亿元”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全面授信工作,全员弘扬“背包精神”,走出营业网点,走进乡镇农村、社区街道、商场店铺、基地园区等,主动上门与农户、商户以及各类经济组织逐一对接,开展摸底调查、采集信息资料、宣讲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批量进行授信、营销小额贷款,着力推动全辖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符合条件的客户授信全覆盖、有资金需求的用信全覆盖、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大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涉农企业和规模户的支持,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县供给侧改革、生态旅游及“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政策,加大“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兼顾农村商业、餐饮业、加工运输业、文化旅游等第二三产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同时,建设了1496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布放惠农终端等自助机具1700余台,并启动信贷电子化建设,研发线上全面授信网贷系统,不断将金融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升级到“最后一步路”乃至“最后一指尖”。
截至2020年末,全市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686.8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7.86%,较年初增加52.25亿元,增幅达8.23%,占全市金融机构的68.12%。其中支持农业龙头企业34户、金额9.34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5户、金额1.45亿元,支持专业大户35户、金额5100万元,支持城乡青年创业622户、金额5900万元,支持巾帼妇女创业239户、金额1400万元。
立足“六稳”“六保”支持中小微企业
积极助力“稳企业、保就业”,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完善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满足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周密部署、严格考核,确保民营企业“贷得上”。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了将信贷资金向民营经济倾斜的思路,并将民营企业贷款投放指标纳入考核,确保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力度始终不减。优化机制、提升服务,确保民营企业“贷得好”。各行社均成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中心、小微事业部等,单列信贷计划,实施精准营销,并结合县域实际,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特色信贷产品,如尧都农商行的“尧贷”零售业务系列产品、霍州联社的“供热收费权质押贷款”、隰县联社的“仓单质押贷款”等。完善制度、减费让利,确保民营企业“贷得省”。修订完善贷款利率定价办法,平均利率不断下浮;积极申请和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充分运用续贷通平台,缓解企业转贷压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同时,按照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对照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由县级行社领导班子挂帅,主动对接,逐户了解融资意向、资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支持山西建邦集团公司、山西立恒钢铁集团公司、山西永鑫煤焦化公司、山西陆合煤化集团公司、蒲县宏源煤业集团公司、乡宁云丘山旅游开发公司、山西万盛源天然气公司等本土重点企业,有力地助推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50.91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65.9%。同时,累计支持省、市、县重点项目90个,贷款总额达349.7亿元,年末贷款余额57.9亿元,其中,2020年支持64个,投放贷款38.69亿元。
勇挑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高度重视,把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扶贫工作,推动了全市农信社社会责任的有效落实。
针对部分贫困户难以达到正常信贷准入条件的现状,临汾审计中心明确了“四有两好”的信贷投放标准,努力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够享受金融扶贫政策,获得信贷资金,进行创业发展。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金融扶贫政策,临汾审计中心在降低贫困户信贷准入条件的基础上,将贫困户的贷款年龄由原来的60岁放宽至65岁,再次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够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对2017年5月1日以后发放的扶贫小额严格执行人民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截至目前,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贷款余额28.96亿元,其中扶贫小额信贷余额3.7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56.07%。
改制化险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市、县两级党政的关心支持下,2020年,大宁、古县、吉县、蒲县、霍州5家农商行先后挂牌开业,我市最后一家未改制农信社——翼城联社改革攻坚战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尽快化解风险,全市农信社奋力打响“清不良”反击战,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市纪委监委、各县(市、区)委、政府及相关成员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强化政银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快速推进。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实施党建引领、挂图作战,构筑起“党委书记做主帅、支部书记当主将、高管带头包大户、党员攻坚清难户、全员上阵扫小户”的工作格局,广大干部员工顶着酷暑、冒着严寒、放弃休息、不分昼夜,奔波在大街小巷、战斗在社区市场,化解了大量历史问题,有效净化了信用环境。
“三强一转”扎实推进
为推动全体干部员工信念得到加强、技能得到强化、服务得到提升、作风得到转变,全市农信社组织开展了“强信念、强技能、强服务、转作风”的主题教育和竞赛活动。
在“强信念”方面,在学、悟、做上出新招。以“口袋书”的形式,编印《“强信念”知识读本》,引导全员加强思想淬炼。在“强技能”方面,通过竞赛课堂比武、线上课堂学习、线下课堂提升,激发全员钻研业务、苦练技能、提升本领,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在“强服务”方面,全员深度参与“假如我是一名客户、一名下级”换位思考讨论活动,积极正视自身不足,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转作风”方面,大力整顿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传承老一辈临汾信合人“流血流汗不流泪、脱皮掉肉不掉队”“逢一必争、逢旗必夺、逢坚必克、逢先必学”等传统优良作风。
在“三强一转”活动中,临汾审计中心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检验学习成果;举办“凝心聚力提士气、奋勇拼搏蹚新路”系列文体活动、“好故事叙农信情、蹚新路筑农信梦”巡回事迹报告会,引起强烈反响;组织开展政治学习,深刻反思剖析、集中警示教育;组织开展精神状态、纪律作风、优质服务“三项整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和专项整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有力推动了党风社风的向好向善。
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一行深入临汾农信进行调研
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建学利用晚上时间下乡,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研
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升干部党性修养
多家县级机构成功改制为农商行
践行使命,助力脱贫攻坚
2021 对标一流 打造一流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决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视察讲话精神,继续坚持“一二三”工作思路,纵深推进“四大战役”,持续抓好“三强一转”,全面开展重建重塑,以打造一流农商行为目标,着力重塑一流生态、构铸一流管理、锤炼一流队伍、创优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坚决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以优异答卷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2021年,全市农信社着力开展重建重塑,在生态上、管理上、队伍上、业绩上、形象上,全面对标一流、争创一流、打造一流,坚定不移实现打造一流农商行的目标。
以党建为核心 重塑一流生态
推动“五个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身份意识),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厚植“三个文化”(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团结奋进的合作文化、令行禁止的合规文化),重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
以机制为核心 构铸一流管理
明职责,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四会一层”职责,明确部门条线职责,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压责任,形成过程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末位淘汰机制,坚持下沉督导的长效机制,融入矩阵管理的新机制;强监督,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以人才为核心 锤炼一流队伍
锤炼实干型队伍。树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在揽存放贷等主营业务中发现人才,在不良贷款清收等难点任务中历练人才,在改革化险的主战场考察人才。锤炼专业型队伍。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科学设定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比例,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操性,提升全员实战能力。锤炼纯洁型队伍。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效益为核心 创优一流业绩
做大优质贷款规模,持续践行“普惠金融、零售致胜”的经营理念,打造一批真正的信用村、信用街道、信用社区,切实强化小微企业专营中心的作用,创新融资模式,科学定价利率,推出更多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信贷产品;紧密结合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辖内重点企业和项目实施名单制管理,加强对接营销。进一步简化流程、精减文本、缩短链条,充实客户经理队伍,配足配齐贷前、贷后人员;做优负债业务结构,强力营销对公存款,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大力推广“一卡四平台”产品;做深风险资产清降,巩固长效机制。做严成本费用管控,切实增强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将薪酬更多向一线倾斜,大力建设节约型企业,形成人人、时时、事事讲节约、控成本的良好氛围。
以服务为核心 树立一流形象
强服务,展示一流网点形象,在布局上,科学进行选址,在硬件上,根据需求积极布放智慧柜员机、存取款一体机、现钞清分机等。在服务上,持续开展技能大培训、大比武、大练兵,引深“服务大整顿”工作,健全完善“神秘人”飞行检查机制,创新开展换位服务,提振士气,塑造一流个人形象;广宣传,擦亮一流品牌形象。进一步叫响“山西农信、百姓银行”的金字招牌。
为疫情防控注入农信力量
文图:程霄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