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
深化“1243”工作方略 谋转型 开新局 起好步
县委书记李亚丽深入基地调研梨果产业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晓斌向媒体介绍新医院
“十四五”时期隰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是围绕“全国现代果业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推动城市综合能级实现新飞跃,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深化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群众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治理能力再上新水平。
二〇二一 新征程
★聚焦巩固衔接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把握政策导向,坚守战略定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和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聚焦17个集中安置点958户3131名搬迁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健全完善“1+N”产业支撑体系,持续提升光伏、电商、消费等扶贫效益,强化对低收入人口的跟进帮扶和无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分类推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致富;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资产台账,组织开展资产管理和效益督查评估。
着力稳定粮食生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隰县26.9万亩耕地保有量;扎实推进7.5万亩高标准农田、小水网供水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落实“20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重点任务;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动2万亩标准示范园和6000亩智慧果园建设,全面推动玉露香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大棚瓜菜、菌类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聚焦项目建设 积蓄经济增长新动能
科学谋划项目,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梨果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和冷链物流包装、电子商务、生物菌肥、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特色产业,谋划一批链条型、基地型、龙头型高端项目;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立项一批民生项目和重点工程。
全力建设项目,计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16个,总投资52.67亿元,年度投资18.43亿元。
精准招引项目,统筹用好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和第三方招商,紧盯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山东、福建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紧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物流、功能食品等产业方向,开展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真正把优质项目引进隰县。
★聚焦园区建设 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与山西建投、山西五建市场化运行合作水平,加强标准地收储,确保年底前实现储备熟地不少于1平方公里,实现“地等项目”;加快1万平方米二期标准厂房建设和水电路网气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企业和投资项目提供基础保障。
健全管理体制,深化“三化”改革;多元化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深化“三制”改革。
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
★聚焦改革创新 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创新主体,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以好乐佳、野里垣、午城酒厂以及示范区企业为重点,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大“小升规”企业的培育力度,力争今年净增2家规上工业企业;在“个转企”上持续用力,推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增量、增存量等。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六新”突破为重点,聚焦梨果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农机装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功能食品加工产业,支持发展电商销售、直播带货、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推动发展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休闲经济、康养经济。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聚焦综合提升 彰显城乡建设新魅力
突出规划引领,把工业与农业、县城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多规合一”。
注重建管并举,重点开发利用北城新区、南部闲置土地,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等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农村生活城镇化、城乡保障一体化。
★聚焦生态文明 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坚决抓好污染防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健全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加大危险废物处理力度。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业等产业,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聚焦改善民生 顺应美好生活新期待
统筹抓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强化为民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巩固拓展全民参保计划。
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龙泉中心示范幼儿园和青年街幼儿园建设;优化调整全县中小学校布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队伍建设、管理考核等领域改革。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持续深化全民技能提升工程。
★聚焦“三零”创建 打造平安和谐新家园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巩固、深化、拓展“三零”创建工作,坚决做到排查整治到位、调处化解到位、稳控防范到位、应急处置到位,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隰县”。以零上访为切口促和谐,以零事故为目标保安全,以零案件为抓手护平安。
现代化农业园区潜力无限
易地搬迁群众喜迁新居
新建的医院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现代化企业好乐佳深度加工提规模
四好农村路铺就致富坦途
二〇二〇年隰县答卷
经济运行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26亿元,增速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4亿元,增速6.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年达到8552元,同比增长15.3%。
脱贫攻坚
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073元增加到2020年的8500元,年均增长55.41%,全县79个贫困村7094户2006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梨果产业
建设7.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3700亩智慧果园,建成10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和3万亩密植园,果园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全县梨果总面积38万亩,玉露香梨面积23万亩,规模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荣获2020年全国绿色农业十佳果品地标品牌荣誉称号。
发展动能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2个监测指标和19个评价指标全部达到创建标准,确定总投资22亿元的41个项目全部开工,投产27个,完成投资16.5亿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布局“一区六园”产业发展模式,“七通一平”建设加快推进,签约总投资28.8亿元的10个项目,已落地开工6个、投产2个,在全省农业类示范区考核中排名第一。新增规上企业1家,全县规上企业达到5家。
民生福祉
高考大文大理二本以上达线人数由2015年的26人提高到2020年的165人,提高了534.6%;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30.66%提高到2020年的34.2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1天,全市排名第三;引水上塬覆盖率达到39.5%,比“十二五”末26.5%增加13个百分点;建设农村公路371.2公里,是“十二五”期间建设总里程92公里的4倍;新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成为西山县标准化水平最高的二级甲等医院;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95%。
文图由隰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