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建国:当好桥梁纽带 不负人民重托

2021-03-03 08:44: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2月25日,市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张建国赶忙回到尧都区贺家庄乡东下庄村,把参加会议收集到的代表建议整理了出来。3月1日下午,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盼,张建国赴京参加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出发前的中午,把最后一份议案稿修改完成后,张建国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舒展开来。

  一年来,张建国积极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会场上,他发言献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出谋划策;工作中,他调研走访,确保及时准确地把群众的呼声带到全国两会。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有关乡村振兴方面的问题是我关注的焦点。”记者翻看张建国的议案稿目录,这次他要带去全国两会的11件议案中,有5件都是与农村发展有关的话题。

  “我国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条例》也为这项利国利民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当时,政府为连片规模发展或老百姓为享受退耕还林补贴,存在一些把较好耕地也种了树的情况。”张建国告诉记者,他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在改造整地中难免涉及退耕还林的土地,而且不少农民也有意愿在原本条件较好却被划为林地的土地上种植粮食。

  “《退耕还林条例》已生效长达18年,应该针对现在存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修改完善。”在张建国看来,这是关乎乡村振兴的一件大事,“乡村振兴工作必然会涉及土地调整和规划,修改《退耕还林条例》,让一些退耕还林地恢复为耕地,有利于农村土地的合理调整,更何况严守耕地安全红线本就是十分重要的国策。”

  连续多年对张建国进行采访,记者发现他一直关注农村缺乏年轻干部、留不住年轻劳动力的问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缺人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走访调研中我都能切身感受到:农村不仅种地的人少了,村干部也出现了断层、接不上茬的普遍现象。党和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投入、提高干部待遇、派驻‘第一书记’等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张建国说,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本乡本土选拔村干部并让其扎根基层。尤其是乡镇干部的来源,在文凭、年龄达标的前提下,应该将更多的岗位向村干部倾斜。“农村的年轻人有乡土情结,更了解农村工作,这样不仅能让回来干事的年轻人多一条发展的路子,也能为农村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张建国的每一份议案稿上,都有一个数字标记。“这是修改次数,每改一稿我就会做好标记,方便以后查询。”记者看到,其中一份关于保障农村卸任老干部生活待遇的议案稿修改了10次。

  “人民选我当代表,这是对我的信任和认可。参加全国两会,我一定会积极履职尽责,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上去’,把党和国家的利好政策‘带回来’,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决不负人民重托。”对这次全国两会之行,张建国做好了准备。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畅任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2021年两会前瞻: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信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