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在哪里工作都要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对得起咱家乡的老百姓!”这是1993年姚存荣从山西中医学院毕业后,父亲对她说过的话。她将父亲话中的“哪里”定位为家乡翼城。
“生了一场重病,好几家医院都不肯收,说‘回去吧,别花冤枉钱了’,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姚大夫。要不是她,我熬不过那一关,她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是姚存荣10余年前的一名患者、如今已86岁的老人吕金荣说过的话。面对老人的感谢,她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社区里那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听说妈妈要去,都在那儿等着,我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是2019年春节期间的一个周末,赶着去社区义诊的姚存荣对当天要去上海读研的女儿说过的话。她把对女儿的爱给了更多人。
姚存荣,翼城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2006年4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重大任务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去,才能立起先锋旗帜,交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合格答卷!”她用对患者的关爱、对中医药事业的挚爱、对非洲人民的友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回答了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牢记誓言!
院兴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如何让这块瑰宝发光发亮、在传承精华的同时守正创新、古为今用?从一名中医学院毕业生到成为县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的28年间,姚存荣一直朝斯夕斯、念兹在兹。
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姚存荣不断学习充电、总结经验,在她手把手地“传帮带”下,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脱颖而出;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内科系统从当时的一个综合内科,发展到现如今的心内科、脾胃科、肿瘤科、糖尿病科、老年病科等十余个学科;在她的策划、指导下,医院连续举办了7届中医药知识竞赛,在全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掀起了学中医、用中医、比中医知识的热潮;2020年5月,由她主编的《中医药与健康》上下两册正式出版,进入中小学正规辅助教材序列,在我省尚属首创。
援非 重大任务冲得上去
2014年12月,第21批援多哥医疗队开始选拔人员,以一名内科专家的身份,姚存荣报名参加了援非医疗队,开启了她人生的又一个“新征程”。
经过专业考核、政治考察和外语培训,姚存荣正式成为一名援非队员,20多个小时的飞行后,2015年9月8日,她抵达了遥远的非洲多哥洛美。
多哥共和国,简称多哥,是西非国家之一。洛美是多哥的首都,洛美中心医院是中国援建项目之一,也是姚存荣此次援非所在地。
在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期间,她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医疗条件简陋以及非洲炽热的高温等困难,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先后为当地患者、中资机构人员共8000余人进行诊治,把多名危重病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
虽然前往多哥之前,姚存荣做了大量“功课”,也从思想和现实两方面做了充分准备。但,由于多哥洛美常年气温高达30多度,雨水多,蚊虫多,疟疾肆虐传播,姚存荣又要经常下乡义诊,2016年2月的一天,她染上了疟疾。为了不影响同事工作,她在脚上给自己静推药物,和家人视频时却对此只字不提,总是说:“我很好,休息得好,身体也好……”
两年的援非期间,姚存荣把关爱送到了多哥人民身边,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并因成绩优秀受到大使馆、经商处、中资机构一致好评。
疫情 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就应该冲在前面,这是义无反顾的!”
2020年春节,疫情突袭。作为县中医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负责人,年届五十的她身先士卒,加入一线值守队伍,并对各环节严加布控防守,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坚守在抗疫阵地上。为了少上厕所,她尽量少喝水;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精确,她把体温枪抱在怀中保温;口罩把被汗水浸湿的脸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沟痕,她的声音也日渐嘶哑;在她的牵头组织下,医院专家制定出中药预防方案,由院中药房日夜加班制作成中药汤剂,为院内就诊患者和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人员免费发放2万袋;为了严守发热门诊关口,她每天都要参加会诊、甄别发热患者,常常半夜被会诊电话叫醒,冒着严寒赶往医院……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入党誓言,一生践行。28年间,姚存荣一步步走来,以滚烫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技诊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党员初心,在她平凡岗位上的点点滴滴中闪闪发光!
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