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8年风雨无阻,18年兢兢业业。在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辖内39个小区,4800多户居民家里都留下了她不知疲倦的身影和嘘寒问暖的话语;她登门走访了无数个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给困难居民家庭办理了就业、失业、低保等生活保障,更为数不清的住户家庭调解了矛盾纠纷……
居民都叫她“贴心书记”,群众亲切地喊她“咱们的当家人”,办事处干部称她“社区大管家”。她,就是赵俊丽,侯马市浍滨街道浍滨街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小区多不多,看看浍滨北;人员杂不杂,街北数第一。”居民口中的浍滨街北社区,是一个小区多、居民多、下岗职工多、门店多的社区。2003年,浍滨街北社区成立时,没有办公场地,仅有两名社区工作人员,又恰逢“非典”疫情来袭,赵俊丽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工作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她以小区为单位,把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建立了联户长制,在每一个小区门口设立了24小时昼夜轮流值班路卡。得知居委会资金困难时,赵俊丽自费购置了消毒液、温度计、登记簿等物资,并挨家挨户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防“非典”疫情知识,在社区筑起了抗击“非典”疫情的钢铁长城。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赵俊丽又一次全面指挥社区防疫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各小区逐一登记来往车辆和出入人员;建立小区“三长制”,发动小区“三长”、党员、志愿者500余人迅速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对辖区居民情况进行摸排登记;针对出入口多的散户区存在无人看、难管理的难题,赵俊丽带领工作人员用铁皮封堵,抽调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轮流值班。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赵俊丽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清理了数处“垃圾山”,填平了多条臭水沟,粉刷墙面4000余平方米,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自2010年至今,浍滨街北社区连续十年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山西省文明社区”。
困难群众的“送炭人”
“心系百姓,做居民的贴心人。”这是赵俊丽18年来一直坚守的庄严承诺。日常工作中她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居民区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一级残疾人乔文珂,生活不能自理,她为其申请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补贴;社区党员王斌,身患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每逢节日,她都会送去慰问品,用实际行动送上关心和问候;因病致困居民尹先平,身患癌症且孤身一人,无人照料,她为其申办了各种困难补助……
面对辖区内企业破产小区多、下岗职工多的实际问题,赵俊丽利用下班时间,入户了解居民生活状况,掌握个人就业需求,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协调联系,帮助5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她及时调解小区物业和居民的矛盾纠纷,多次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多年来,该社区无一例上访事件。
20多年来,因种种原因,开发区步行街、建工路南和纺织器材厂的160余户居民未使用上大暖。赵俊丽积极与热力公司联系,破解一道道难题,成功申请到了换热站地址。然而另一道难题又摆在她面前,因为换热站地址要建在居民楼前,个别居民便从中阻挠,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一次次深入各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160余户居民终于用上了大暖!大家感动地说:“赵俊丽就是我们的当家书记啊!”
牺牲小家的“大家人”
浍滨街北社区因老门牌、无门牌问题,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赵俊丽主动与侯马市地名办联系,重新规划。有一次她不慎摔倒,致半月板损伤。为了确保此项任务按期完成,她拄着拐杖带病坚持工作,前后用了3个月时间,集中制作了3000余户门牌,组织社区物业及志愿者逐户安装,一举解决了困扰居民10多年的门牌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方便。
“不是她心里没有家,是担当让她舍小家顾大家。”赵俊丽的丈夫说。2012年年底,赵俊丽丈夫身患癌症,需要到北京医治,当时适逢侯马市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她经常因为手头工作,忘了病床上的丈夫。无论是面对近80岁高龄、患有腹主动脉瘤的父亲,还是前后两次做心脏支架的母亲,为了社区工作,她都没能及时出现在医院陪伴老人。
赵俊丽用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赞誉。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带领浍滨街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赵俊丽个人也先后被侯马市委、市政府评为“第一届十大道德模范”“社区功勋党支部书记”。
记者 刘玉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