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因为一颗梨,一个“藏在深闺”的山区小县突出重围,实现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不仅将玉露香梨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还把梨果产业培育成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说起隰县梨果产业,绕不过一个人。27年里,他把田间地头当成办公室,长年累月下山沟、奔地头,扎根基层播撒科技;他把服务果农当作人生乐趣,走遍了全县的村村落落,用不知疲倦的双脚为群众蹚出“希望路”;他为隰县梨果产业发展熬出了一头白发,更熬出了果农的信任和口碑,被称为“梨果产业发展的播种机和宣传员”。他就是隰县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果业局原党支部书记吴德平。
用心托起致富希望
梨果面积从10万亩到38万亩,玉露香梨面积从不足2万亩到24万亩、从国内扬名到海外飘香、从少数人种植到数万人种植……对于隰县梨果产业的迅猛发展,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吴德平感触颇深,他亲身见证并参与经历了一颗小果子是如何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生机的艰难历程。
1994年,27岁的吴德平来到隰县果业中心办公室工作,从此开启了与果树打交道的职业生涯。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果业发展一线,年复一年忙碌于苗木引进、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产业规划、品牌创建、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用满腔热忱为百姓托起了致富希望。
曾经的隰县,农民靠天吃饭,产业发展单一。改革开放后,农民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但“钱袋子”一直鼓不起来。为此,县委、县政府科学研究,多方论证,决定大力发展梨果产业。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换领导不换思路的发展信心和决心,为吴德平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梨果生产是一项带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涉及千家万户,带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作为主管部门,我们必须下狠功,解决果农的思想认识问题和果树种植的技术难题。”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吴德平带领以党员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搞技术培训与推广,与果农讲道理、拉家常、分析市场行情、打消群众顾虑,解决群众生产中的种种难题。同时,按照县产业发展规划,引进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使全县梨果总面积达到38万亩。
“有了规模还不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在进行新技术推广过程中,老百姓却不认这个理儿。2006年在推广果树大改型技术时,果农们不理解、不看好、不愿意。寒冬腊月,吴德平带领技术团队驻扎在果园,顶风冒雪为果农进行改型示范,一干就是两个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老百姓由抵触变为支持。
2010年,全国果品市场大波动,果农损失惨重,砍树风盛起,按照县上安排,吴德平带领技术团队连续数月下沉田间,工作在地头,苦口婆心动员老百姓重拾信心,发展玉露香梨新品种。老百姓担心新品种没销路,没有储藏冷库,他们便进村入户一遍遍宣传县里的发展政策和优惠政策。种植期间,吴德平主动对接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专家和教授前来为果农解决技术难题。10年间,隰县玉露香梨单品面积从不足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4万亩。在吴德平看来,“产业要壮大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唯有实干才有出路。”
用力打造梨果品牌
“好果子”一定要有好品牌,只有好的品牌才能卖出好价钱。为了进一步提升玉露香梨品质,实现玉露香梨标准化生产,进而打造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吴德平又马不停蹄在农民培训、技术推广、品牌销售等方面做文章。
一木难成林,百花才是春。他邀请专家召开高新技术研讨会、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选派技术员外出挂职学习、成立隰县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培训基地、开展电商培训学习、组织果业局技术员进村入园宣讲,想方设法为果农输送“点金术”,每年直接、间接组织参与培训果农1万人次以上,全县达到户均一名“果树明白人”。
产业要发展,产品质量是核心。按照要求,吴德平邀请专家并参与制定了《隰县玉露香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隰县玉露香梨质量要求》地方标准,实现了全县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模式;出台了《玉露香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对玉露香梨幼树、初挂果树、盛果期果树管理,分别制定管理措施,定产定量确保优质;在全县8个乡镇建立了50座标准化示范园,引领带动全县38万亩果树的标准化统一管理。
有了产品和技术,销路如何打开?吴德平狠抓玉露香梨品牌申报与审批,抓品牌宣传与创塑,带领机关人员在沿海城市、内地中心城市大张旗鼓搞宣传、推产品;参与启动和制定了《隰县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了《隰县玉露香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在国家工商总局取得了“隰县玉露香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时至今日,“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已跻身全国知名品牌行列。
2020年,隰县玉露香梨地头价卖到了每公斤12元,农民有3-5亩玉露香梨果园年收入都在8-10万元以上,年收入20万元-30万元的果农户比比皆是,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依靠玉露香梨走上了致富路。这其中凝结着吴德平和“果业人”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
用情闯出脱贫新路
“有了产业,就不怕脱不了贫!”2017年,隰县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面对脱贫任务重、工作环境苦的现状,吴德平主动要求到阳头升乡竹干村下乡帮扶,并担任工作组组长。
帮扶既要扶贫还要扶心。驻村伊始,吴德平在入户走访中发现,由于农民思想不解放、村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导致老百姓收入不稳定、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纷沓而来。“找到了症结,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吴德平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计划与方案,和村干部进行研究探讨,与贫困户聊天交心,依托果业局优势条件在竹干村搞培训、扩规模、引项目,完善产业配套。
村里有的贫困户虽有果园,但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加之受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收入微薄。吴德平多次邀请省、市、县梨果专家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新发展玉露香梨果园199亩,高接换优老果园67亩,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常年组织机关帮扶责任人,手把手为贫困户传授果树管理经验,提升果园管理水平,提高贫困户收入,加大贫困户造血能力。
竹干村果农经济收入高了,如何让群众生活得更好、幸福指数更高,又成为吴德平的新目标。他围绕公共服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方式,投入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配合村“两委”和项目部门,新建了容纳3000吨果品的恒温库、年产量200万个的果筐厂和乡村振兴电商平台,深入实施乡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果园浇灌工程,提升改造了文化活动、医疗卫生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使竹干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基础设施、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怀着对老百姓的深深情谊,吴德平坚持二十几年如一日,用一颗赤诚之心在本职岗位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本色,并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临汾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隰县最美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如今,年过半百的他变岗不变心,依旧奋战在农业发展战线,为隰州百姓奉献着一腔热忱。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