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翼城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倩楠:救死扶伤 光荣神圣

2021-08-23 08:48: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

  “七一”前夕召开的全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有着9年党龄的“90后”、翼城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倩楠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在大学期间就加入党组织的她感到无上光荣、无限自豪,“护理岗位虽然是普通的、平凡的,但救死扶伤的职责却是光荣而神圣的!在这个平凡岗位上,把为民情怀细化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让理想信念在奋斗中升华,就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荣誉所在!”

  敬业奉献

  平凡岗位默默坚守

  2011年,年仅21岁的张倩楠走上工作岗位。在大学期间就加入党组织的她,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基层医护事业,默默耕耘、无悔付出。

  10年的光阴倏忽而逝,更迭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把每一位患者都当做亲人,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次护理工作。”这是张倩楠对护士这个平凡职业既朴实又深刻的诠释。

  重症护理病房像没有硝烟的战场,气管插管、静脉通路、除颤抢救……分秒之间展技艺,呵护之间见初心。在张倩楠看来,这种“生死竞速”般的节奏既是医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共产党员的使命使然。

  喂饭、擦澡、翻身……在做好专业护理的同时,张倩楠将患者的生活护理也做得一丝不苟。“饱满的热情和娴熟的护理技术一样重要,我们不仅要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家人一般的关怀。”这是她再三叮嘱身边同事的一句话。

  “别害怕,我们一起面对。”“你一定会康复的,加油!”工作之余,张倩楠还会抽出时间与患者谈心,鼓励他们说出顾虑,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她用一句句暖心话,一次次为患者鼓起向死而生的勇气。她说:“让患者少一些痛苦、多一点快乐,是护士工作最大的价值!”

  白衣执甲

  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荆楚大地。在得知我市要组建援鄂医疗队后,张倩楠瞒着家人毅然决然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临出发前,张倩楠偷偷向闺蜜交待了手机、银行卡密码,并嘱托闺蜜:“如果我不能回来的话,请将我的财产和遗体就地捐献。”

  作为我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倩楠与其他护理人员一道,肩负起硚口武体方舱、袁家台方舱医院多名患者的护理任务。工作期间,她每天都要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处理医嘱发药,做好护理记录,还要处理一些患者的生活琐事,安抚患者的情绪。每次下班后脱下防护服,她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鼻梁骨和颧骨被口罩箍得生疼,手上的皮肤也常常泡脱了皮。

  护理期间,在和一位老年患者聊天时,得知其从2月3日起家里就没有人了。起初,张倩楠对“没有人了”的含义不是很理解,后来才知道老人的老伴2月3日那天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了。

  “当时就觉得,我没有白来,武汉人民真的需要我们。那段日子里,我一遍遍告诉自己要坚强,我们挺过去了,武汉也就挺过去了!”援鄂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张倩楠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争当先锋

  精益求精提升水平

  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张倩楠深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工作岗位上,她一边工作,一边积极向前辈学习,看别人如何操作医疗机器,学别人如何护理;在家里,她从网上学、书本上学,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12年,张倩楠进入北京市朝阳医院EICU进修,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夜以继日地参与护理、治疗病患。

  从提高基本技能到从病患细微中判断病情变化,从熟练驾驭机器到准确分辨每个报警声代表的故障原因,张倩楠坚持让精益求精成为自己的一种工作习惯,力求对每一位患者做到精准理疗、靶向服务。

  10年来,她7次获得县医院技术操作比武第一名,3次获得十佳护士荣誉称号,在我市多所医院业务技能比赛中荣获综合二等奖、单项操作一等奖。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她还积极参加市、县党章、党规知识演讲比赛,并获得市级演讲二等奖……

  一连串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张倩楠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汗水,也彰显着她争当先锋模范的执着追求。张倩楠用为民初心和医者仁心,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奉献和担当。一如她所言,“祖国需要我、人民需要我的时候,能出一份力,对我的人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