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阳关和玉门关遗址前,蹦出我们脑海的,首先是两首家喻户晓的唐诗。那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两首千古绝唱告诉我们,在古代,看到阳关和玉门关,就是和亲人说再见的地方了。而对于立志走世界的人来说,走出这里,才是踏上未知世界的第一步。
而现在,走出阳关和玉门关,我们就进入了祖国最美丽的西部边陲新疆。这里因独有的西域风情和塞外风光,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梦想,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六月的新疆,天高云淡,风清气朗,一派鸟语花香。虽然疫情刚刚缓解,但依然阻挡不住人们追梦之旅的脚步。这其中,有分别从上海、北京出发在敦煌汇合结伴旅行的闺蜜,也有自驾南疆寻访原生态的游子,更有整台整台的大巴旅游团,还有独来独往的背包侠,让新疆每个地市的宾馆爆满。我们在喀什就偶遇了一个70多岁的江苏籍独行老人,他说,在我还能走动的时候,一定要来新疆看看。
如今的新疆,飞机、铁路、高速路四通八达,天山再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天堑阻挡,处处可见熟悉的面孔,时时听到熟悉的乡音,一句“你是援疆来的”,拉近了无数人的距离。我们再也找不到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失落和惆怅。
机缘巧合,我们在飞往新疆的客机上,竟然和新疆山西商会副会长李立萍坐在了一起。她是应邀回山西参加不久前举办的中博会。当得知我们去新疆的原委后,欣然表示,山西人自古就和新疆有着深厚的渊源,如今更是遍布新疆各州府自治区,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山西人的身影。如果能以法显这样一位伟大的古代先贤,搭建起一条沟通新疆与山西的纽带与桥梁,对两地经贸文化往来都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40多岁的李立萍就颇具传奇。老家晋中,嫁到吕梁,以煤炭产业起步,辗转新疆,如今是新疆奇台当地的农业大王。
以前常听人说,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道地域之广。这一点在我们踏上新疆的土地后,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每天清晨,只要汽车的马达一响,就意味着这一整天得在路上。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总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雪山、草原、湖泊、沙漠、古堡、都城,高楼林立与异域风情,色调搭配得如此和谐,恐怕最高明的美术师也无法比拟。路是出奇得好,人是出奇得少,城是出奇得远,景是出奇得美。总是在你刚刚感觉到一点审美疲劳时,大自然便会立刻换装,让你神清气爽。然而,法显当时的出行,可没有我们今天的幸运。他的时代,既没有高速路,更没有火车汽车飞机,能有一匹代步的老马,就是最大的幸运。但即便这样,这位65岁的老人却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用12年的时光做了一件事,留下了一本书。
漫步新疆,绕不过去的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这里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知名的一段。法显自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向西域行进。行至张掖,法显又将几位志同道合的僧侣收编,组成了一个11人的“巡礼团”,得到敦煌太守的允许,这个“巡礼团”西出玉门关,正式进入了形势复杂多变的西域。
法显一行西出玉门关,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以凶险知名的白龙堆沙漠,也就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佛国记》中详细记述了穿越沙漠时的情景,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而法显一行人,不畏艰辛,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跋涉了17个昼夜、1500里路程,终于穿越了白龙堆沙漠,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
鄯善,更为人熟知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楼兰。楼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曾因贸易繁荣一时,但因为战乱和流沙袭击而被淹没,法显见证了它最后的辉煌。
在路上走了一个月零五天,他们到达了于阗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于阗国丰盛安乐,人民殷实富足,信奉佛法,以法乐相娱。于阗国主将他们安顿在瞿摩低寺,法显在藏经阁内发现了许多未曾见过的佛家经典,这让他坚定了去天竺求法的决心。
随后,他们途经子合国、于麾国,来到了今天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竭叉国,从竭叉国向西就是葱岭,葱岭便是今天世界著名的帕米尔高原,这里一年四季都大雪飞扬,想要穿越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然而年近古稀的法显却带领一众僧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即使有人倒在了前行的路上,也没有动摇他西行的决心。在强大的精神和意志推动下,他们成功翻越了雪山,到达了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一带。
当年的印度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一派安乐祥和。作为第一批来自东土的高僧出现在佛教发源地,法显一行得到了超乎常人的礼遇。于是,同行中人便有了留驻当地的想法。只有法显坚定地表示,我是为求取真正的经律而来,我也一定把它带回故土。于是,公元412年,在海外逗留了13个年头的法显,毅然抛下佛教圣地带给他的荣耀与光环,也没有选择来时路,而是只身一人踏上了归国的海船。
归国的海路并不平坦。法显甚至经历了九死一生。当海船遇到风暴即将沉船,有人建议他扔掉随身携带的经书,他不同意;有人建议把他扔到海里,他仍不畏强暴,幸好同船有一佛教信众保护了法显,也才有了今天的丝路传奇。
自古以来闻名世界的河西走廊,如今依旧风光无限。“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彰显武功军威”,张掖和武威两座城市依旧排列在河西走廊的核心位置,讲述着各代民族英雄的不朽气节;“城下有泉”“其水若酒”,酒泉,曾经的丝路重镇,如今已成为中国现代航天的摇篮;敦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刻画了属于中国的一千零一夜。对于汉地人来说,西域也许听起来遥不可及,但因为有了张骞、法显这样的旅行家,而变得不再神秘。
今日的新疆是中国各民族混居的地区,全国56个民族中就能看到47个民族的身影。灿烂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汇聚于此,勾勒出中国西部最美的边境线,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六大经济带,正在书写丝路传奇新的篇章。
当我们回首遥望阳关和玉门关,千年一眼,春风长度,丝路不再遥远。
后记:丝路传奇大型系列采风活动纪实报道,今天刊发完毕。两年来,本报记者行程数万里,对法显以及他所走过的一带一路沿线多座城市有了初步认识。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展相关城际间的交流合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以法显为纽带,尽快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城市联盟,加强经贸文化往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风采。
记者 黄俊英 李羿玫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