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临汾市“七五”普法工作回眸

2021-03-22 09:24: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2020年末,历时5年的“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我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央视一台黄金时段播出的《法治中国》电视政论专题片第六集《全民守法》对翼城普法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称之为“中国普法的缩影”;

  全市3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得全国普法办表彰;

  我市运用普法短剧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经验作为山西省典型经验,在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书面交流;

  普法创新案例被中国法律服务网采用数量居全省第一;

  ……

  一个个沉甸甸的奖牌和荣誉,饱含了普法工作者的付出和艰辛!

  落实普法责任 汇聚磅礴力量

  2020年9月21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红彬以临汾一中法治副校长的身份为该校50余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课上,马红彬用质朴的语言阐述了检察机关的职能,教导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是我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一个缩影。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守法普法工作。“七五”普法中,市委常委会先后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5次研究普法工作,每年的市委全委会和“两会”都把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为把普法落到实处,我市出台了在全市国家机关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担负普法责任的市级国家机关由2018年的35家扩展到2020年的66家。

  各责任单位认真落实责任,积极将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服务的全过程,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普法节点,开展了600余场次的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百万余份、宣传品60余万份。市审计局创新“镶嵌式”“三段式”普法,在召开审计进点座谈会、审计实施、报告征求意见阶段全程普法。广大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办案和服务过程融入普法,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

  同时,我市紧抓普法阵地建设不放松,聚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阵地和“指尖上”的微服务。截至2020年,全市17个县(市、区)建立了26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了县级全覆盖。全市14个县(市、区)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或法治资源教室,2317个村(社区)实现了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法治图书室等全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辟线上普法阵地,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形式新颖、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开展线上普法,极大地丰富了普法模式。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和普法阵地的广泛建设,促进了执法与普法有机融合,构建起了大普法格局,形成了普法力量“大合唱”。

  创新宣传方式 法治深入人心

  “这个作品创意很好,把法律巧妙地融入作品当中!”“这个视频拍摄挺专业!给她点个赞!”……2020年10月14日,市司法局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我市第四届法治短剧、微视频、微电影评选活动定评会在这里举行。由各县(市、区)委政法委、司法、公安、财政、税务等单位选送的65部普法短剧、微电影、微动漫等作品参加评选。参评评委不时被作品感动着,纷纷称赞作品制作质量高、宣传效果好。

  “七五”普法中,为确保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市不断通过活动总结经验,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翼城县以普法短剧开展全民普法的典型经验,被中央、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名列2017年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创新指数排行榜第九名,全省唯一。我市认真总结、大力推广翼城经验,使翼城经验在全市开花结果,全市各级各单位拍摄普法短剧千余部。在第十三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征集展播和第三届“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中,我市均获得省内评选“优秀组织奖”,选送的《尧都水印象》获得一等奖,《父子情法》获得二等奖,《反腐倡廉》和《学法童谣》获得三等奖。

  我市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优势,将法治元素融入民间文化。安泽县司法局、汾西县司法局组建了文艺队伍,制作拍摄《普法快板》《全民学法三字经》、音舞快板《司法为民谱新篇》、水兵舞《红马鞍》。霍州市、洪洞县、安泽县、古县将法治元素融入当地传统文化说书、三句半、道情、干板、眉户剧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我市还利用传统节日、法律法规颁布日及各类文化旅游节,开展送法下乡法治宣传800余场次,发放普法资料上百万份,形成了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

  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全市大局

  “《民法典》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切身利益的法律,大家很有学习了解的必要。”2020年12月25日,尧都区辛寺街办事处会议室内,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尧城律师事务所主任赵志琴律师生动形象地向社区群众宣讲《民法典》,赢得群众的阵阵掌声。这是尧都区“学法用‘典’”——《民法典》进社区宣讲活动的第八站。据悉,此次宣讲活动全部安排在尧都区辖区办事处和社区进行,并通过临汾政法微博同步直播,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民法典》,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以及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群众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五”普法中,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法治重点内容,组织各相关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分专题、分阶段开展集中宣传,为服务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司法局组织10家律师所的64名律师为17家民营企业开展了免费法治“体检”,通过实地走访企业、政策宣讲、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先后为企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1件、法律意见51条,帮助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72个,化解矛盾纠纷23件,完善规章制度53项。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专项培训会,有效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同时,我市积极围绕“三大攻坚战”开展法治宣传,持续深化法治扶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普法宣传,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利用电子书、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为载体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为疫情防控贡献法治宣传力量。

  宪法和《民法典》是普法的重点。“七五”普法中,我市积极推进宪法学习宣传常态化,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民法典》颁布后,我市精心组织,切实推动《民法典》学习走进群众、入脑入心。市司法局党组选派市首届普法讲师团成员、山西师达律师事务所杨宗森律师,为市委中心组专题领学《民法典》,在全市营造了学习《民法典》的良好氛围。

  “七五”普法圆满结束,“八五”普法即将启动。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在平阳大地日益浓厚,为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