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解读翼城教育系列报道之一优先发展篇

2022-09-14 08:53: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近日召开的我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大会上,翼城县所作的典型经验发言受到全市关注。本报今起推出“解读翼城教育系列报道”,深入解读该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激励全市教育工作者对标先进,锐意进取,接续奋斗,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临汾新闻网讯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盘点教育的时刻。记者走进全市教育系统,寻找县域改革发展的典型。业内人士指向唐尧故地、晋国源头——翼城。

  教育始于初心关乎情怀

  这是一份熠熠生辉的成绩单: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自2011年以来,翼城县在教育方面投入达35亿元之多,占民生支出的25%以上,各类教育支出及时足额发放;教育布局持续优化,2021年以来撤并学校及教学点55所,对保留学校进行改扩建及教学设施设备购置,建成10所美丽乡村学校、温馨乡村学校;教育队伍建设显著加强,2019年以来通过特岗、“凤还巢”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教师406人,基本满足教育需要,优先向山区倾斜;不断加大惠民力度,2019年以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665人次,发放资助金额2725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570万元,实现应助尽助;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从2015年起累计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了13名学生,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关千家万户和国家的未来。历届翼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百年树人理念,大力实施“党政一把手教育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主要领导带头引领尊师重教风尚,每到乡镇调研必看学校,多次深入教学一线调研指导工作,并现场办公,帮助师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见证了翼城教育工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上任不久,谋划推进了翼城中学改扩建等一批教育重大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安排教育工作、优先拨付教育经费、优先规划学校用地、优先解决人员编制、优先保障教师工资,真心实意地支持教育,尽心竭力地发展教育。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3名县委常委和分管副县长及13个涉教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黄晓君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一切为教育让路,决不能把教育资源当成“唐僧肉”,真正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学校;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杨海林在县城新城片区规划中,要求先规划学校幼儿园,再考虑其他。从去年至今,他们先后8次到教育系统现场办公,研究工程占地、资金短缺、项目规划、学校布局等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20余个,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跟进督办,限期完成。尤其是在义务教育“民转公”上,县财政果断拿出8000余万元,对办学质量较好的2所民办学校进行整体收购,既缓解了学校不足问题,又保留了优质教学资源,走在了全市前列。

  县人大、县政协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多次对教育系统工作进行调研、监督和检查;把乡镇和部门的教育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考核体系,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职能服务,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育工作格局,营造全党全社会人人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人人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

  城区学校的“喜”与“得”

  谈起翼城教育,翼城中学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所位于县城闹市一隅的学校朴素幽静,是翼城重要的文脉,更是翼城人引以为傲的品牌。学校驻地为明清时期的县衙,新中国成立后规划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但因环境清雅利于习文,最终改为翼城中学校址。

  “从学校的变迁就可以看出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有着崇文尚贤、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翼城中学校长孙启鸿担任校长20余年,与县里打过多年交道,“翼城教育基础好,首先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学校的需求基本都能满足。”他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这样的画面:很多个清晨,县领导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跑操,一起去餐厅吃饭,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气流,那是翼城教育蓬勃向上的力量。今年,投资7个亿的翼城中学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可以想见,学校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发展势头会更好。”孙启鸿感慨地说。

  坐落于唐兴镇世家庄村西的汇丰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宏阔、高端、有内涵。总面积22000余平方米的偌大运动场,灯光音响一应俱全;六个智慧教室提供人性化、智能化互动空间,直播、录播、教研同步进行;图书室就像一个书吧,阅览区摆放了高脚凳、普通桌椅、坐垫以及茶水位,天花板上护眼灯的光线明亮而柔和……“县里投资近百万元,优化学校内部设施建设,凸显了健康环保和人性化理念。”校长李和平说,“从点点滴滴的细节里,就能看到县委、县政府想把最好的环境和条件给学校、给师生。”汇丰学校始建于2008年,于2011年9月办学。因是新建学校,只能是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建成一部分,使用一部分。“记得当年招生时,我和老师们提着水壶、打着遮阳伞上街发传单,人们以为汇丰是私立学校,加上建设尚未完成,一个假期也没招下多少学生。我和老师们暗暗下定决心,用办学条件说话,用过硬成绩说话,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如今该校已拥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国培四个学部,在校学生4700余人,成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少、“大班额”等难题。

  农村校园的“欢”与“乐”

  缩小城乡差距,给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美好的童年,是县委、县政府给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该县将学校布局调整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县城和农村同步规划、小学和初中同时兼顾,保留山区农村教学点,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全县按统一标准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最美乡村学校”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环境更加优美、规模更为适宜、安全更有保障。

  9月1日,位于浍水河畔的翼城县中卫乡完全小学迎来新生。校长侯权带着家长和新生参观校园,孩子们一看到崭新的绿茵操场,便撒欢似的跑起来。全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室、明亮卫生的餐厅、干净宽敞的宿舍一应俱全,此外,校园各个角落的漂流小书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童话世界”,而一键报警和视频联网又为孩子们构筑起强大的安全屏障。“以前学校没有寄宿功能,不能解决孩子托管问题,家长只能带孩子去外地上学。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建成寄宿制学校,可以实行日托、周托,食堂饭菜营养丰富,还有生活老师照顾起居,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侯权介绍。

  侯权还向家长展示了学校刚刚完成的一项“工程”,四周楼顶安装了13个工程灯,晚上打开如同白昼,孩子们在校园里可运动可游戏可阅读可学习,惬意又安全。“学校现有420余名学生,每年生均经费和住宿生补贴及时足额发放。”作为校长,不必为外物操心,心无旁骛干教育,侯权深感欣慰。

  9月2日,位于县城东南的“最美乡村学校”南梁完全小学,开启了新学期教师培训模式。教研室外,亭台楼阁,碧波荡漾,鱼游蝉鸣,绿植葱葱。教研室里,54岁的教师耿晓荣和年轻教师们一起学习,同步课堂录播设备让她们和全县名师实现零距离沟通交流。在分享环节,耿晓荣动情地说:“我是学校里年纪最大、教龄最长的老师,刚上班时每月只有几十元工资,如今涨到七千多元,山区教师补贴待遇都得到落实,心里特别知足。现在唯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对得起家长和孩子们的信赖。”

  人民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教育系统的爱心就延伸到哪里。浇底乡有位李姓人家,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山西师范大学上学,二女儿在翼城中学上学,家里还有位90多岁的老母亲,家庭生活困难。县教科局了解到其家庭情况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连续几年给予救济,每年为他的大女儿资助5000元、二女儿资助2000元,解了他们家的燃眉之急,圆了山区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只要是教育所需,翼城县就会一点一滴去做,一步一步推动县域教育从“有教”到“优教”,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向着更高水平、更优质量持续迈进。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