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花费少、吃住好、质量优,家长放心!”
“学校管得好,老师教得好,孩子学得扎实!”
“上学何必东奔西跑,家门口上学就好!”
升学季,当你走在翼城大街小巷,询问家长孩子的择校意愿时,绝大多数选择身边学校,言语中透着对翼城教育的深度自信。
一盘教育的“大棋”
翼城县教科局长郭艮山出生于教育世家,有着浓厚的教育情结。在他看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而且关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提振乡村振兴的信心。因此,县教科局着重做到“严管”与“放权”的辩证统一:前者要求各学校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健康规律办学,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后者则是选对校长,放开手脚让他干,把学校发展主动权最大限度交给学校。
全县树立“教育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县管校用”原则,全面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化。在教育系统内部实行了学校校长、教师大交流,对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任教6年以上的校长、教师严格按每年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交流轮岗,极大地改善了城乡、校际之间的教师配置。
翼城县最大限度为学校赋能。绩效考核以学校为单位,分档次拉开绩效工资差距,最大差距每学期达到5000元。以高三教师为主给高中教师发放高考奖励,最高可领取15万元;另拿出30万元,为初中小学教师设立教学质量奖。将教学效果作为评模评优、晋升职级的首要条件,各学校除分管后勤副校长外全部上岗带课,目前全县200名副校长中170名副校长全部带主课,占副校长总数的85%。常态化开展翼城名师、优秀教研团队、优质高效课等评选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教育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彰显。
一个广义的大教研组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翼城县的做法是强化“横向联盟”,深化“纵向联接”,实现全县范围内城乡教育“齐步走”,为高中和高校输送优质生源。
“横向联盟”,旨在让乡镇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实现由城区学校一味向乡镇学校“输血”到乡镇学校“造血”的转变。2017年,该县实行了教育联盟化、集团化,全县中小学校规划为8个盟区、1个教育集团,幼儿园规划为4个盟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了“城乡教育联合、校际教研联片、教师合作联手、优质资源联网”的办学新格局。全县城乡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教联研活动,由业务能力出众、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支教队伍,定期以蹲点送教、对口交流、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乡镇学校培养年轻专业教师,使其尽快成长为学科骨干。全县启用“空中课堂”模式,所有学校老师可同上课同教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促使城乡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地发展。
所谓“纵向联接”,就是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各个阶段各个级别的学校,都要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为目标,持续加大校本课程研发,探索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由点到面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系统性提升。
一场4×100米的接力赛
翼城中学是全市四所高中教育集团校之一,有着70年的办学历史,从2015年起累计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了11名学生,向全国985、211名校输送了近4000名学生,高考成绩全市领先。“做教育者,一定要有大爱之心”,这是学校主心骨、校长孙启鸿经常给老师们说的一句话。“翼中家庭困难、留守学生比较多,我们就想办好学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念好书,减轻家庭负担。”秉持着这样的初衷,翼中打下了质朴宁静、有定力有恒心的精神底色。这是一所没有“领导”的学校,有的是久已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定,一切由制度说了算,校长说了不算。学校只有“老师”,三个副校长全代高考课,中层干部该代的课一样不少,行政工作照样干,还要样样干在前头。党建、后勤所有部门围绕教学转,一切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严把“进口关”,每年招聘老师学历、专业都有严格要求,讲课更是“硬杠杠”;学生入学必是严格按照招生政策录取,“打招呼”“条子生”免谈。当学校的一切管理上升到文化层面,当学校布满好学生、好老师,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便如此,孙启鸿仍然保持着谦逊内敛的品格,每年高考后都会和初中校长座谈,感谢他们为翼中提供了好生源。“如果说翼城教育是4×100米接力赛的话,只有前三棒跑得快、跑得好,第四棒才能跑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位于翔山脚下的翼城二中是一所乡镇完全中学,秋季高一新生首次达到400人,全校学生人数达1570人,比2019年增加了三倍还多。还有一件令校领导高兴的事,县里又给分配了6名研究生老师和4名特岗老师,另调来5名老师,全校35岁以下青年老师达到88名,占教师总数的68%。想起三年前初到二中的情景,校长吉军掩不住心痛,初一年级只有11名学生,高一年级在校生不足百人,校园沉闷得像一潭死水。为解决老师干不干的问题,学校班子出台了“出勤出力、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十二字方针,自此老师收入拉开明显差距,教学劲头大大提升;学生管理推出“学分制”,自此扭住行为习惯养成这个“牛鼻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对学生因材施教,学校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今年二本达线79人,最高分达590分以上,在全县声名大震,师生更是扬眉吐气。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翼城五中校园里没有豪华气派的大楼,却有一群尽职尽责的教师。青年教师马辣辣激情满满投入历史教学工作,然而接下来的月考让她备受打击,学生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参加学校的“青蓝工程”后,她拜张青老师为师傅,师傅每堂课都对她的教学进行细致分析和详尽讲评,从课堂素养、教学方法、目标落实、问题提出等方面全方位帮助她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辣辣在临汾市优质高效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她动情地说:“在五中,年轻老师有一股持续不断向上成长的力量,有师傅拉着你走,有教研组领着你走,有学校托着你走。年轻老师成长好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学生手执教鞭、声音洪亮地在黑板前讲课,遇到不会的地方,其他同学上前补充……9月3日,在翼城中卫初中的课堂上,八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吸引了新生家长。一个班30人被分成5个小组,同学们自学、对学、组学、展示,场面十分热烈。“课堂看起来挺活跃,能学到真东西吗?”家长们满脸好奇。“以前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2018年我们引入小组合作式学习后,孩子们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学习效率自然高了。”校长张保东对家长说,“学习小组都是捆绑式考核,第一名帮第六名,第二名帮第五名,以此类推,每个学生都在进步。我们的做法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确保巩固率达100%。”这所仅有300多名学生的农村学校,2019年被评为临汾市优秀教研团队。
舒展大方的浑身板、情景交融的课本剧、球场上腾挪跳跃,音乐室歌声飞扬……这一切构成了西街小学多姿多彩的课后服务生态。然而,家长向学校提出疑问:“孩子已进入小学高段,把时间用在发展特长上,会不会耽误学习?”校长田海龙这样回答:“孩子课堂学习效率高了,学习基础扎实了,就有时间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双减’和‘课后服务’有效达成。”该校着力打造强势学科,将数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易成趣,让学生亲历知识生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深化阅读理解、文本教学、生活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植入情景式教学,加强学生口语训练,实现了快乐高效学习。
滑滑梯、荡秋千、玩泥巴、做篝火午餐……金秋时节走进北捍中心幼儿园,孩子们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体验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培育好奇、探究的品性。截至今年秋季,全县幼儿毛入园率达100%,公办园幼儿占比达80%,普惠率达到92%。
幼儿园的兴趣,小学的习惯,初中的方法,高中的能力。翼城县每个学段每所学校都在围绕新时代教育事业新要求,努力实现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全县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提质这个主题,十个指头都弹琴,共同奏响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
滋兰树蕙,有大爱自有英才。翼城县全党、全社会从关心支持、加大投入到夯实基础、优质均衡,从强化队伍、深化课改到“五育”并举、质量提升,使教育成为全县一张靓丽的名片。尽管中高考成绩不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但连续增长的各项数据真实记录了翼城教育的成长与升级。该县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始终是他们一个努力工作的标杆、一个永远的价值追求,他们会一直砥砺前行!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