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关村:共富新家园 幸福指数高

2022-05-26 10:13:1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 3月24日,临汾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在襄汾召开。全市各相关部门、有创建任务的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39个省级示范创建村(基地)所在的乡镇党委书记,集中观摩了襄汾县南辛店乡大陈村、古城镇关村、景毛乡南高村、南贾镇荀董村4个村的示范创建和公共浴室等便民设施建设情况。襄汾县在示范创建方面下足了功夫,打造了亮点,彰显了特色,为我市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学习样板,受到了参会人员的肯定和好评。记者走进襄汾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进行实地采访,现予以刊发,意在强化宣传,促进交流,推动我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生态优美、乡风文明的示范乡村,切切实实让群众从中受益。

  临汾新闻网讯 春到赏繁花,夏至满眼绿,秋来果飘香,冬临景如画。无论哪个时节,走进古城镇关村,整洁干净的街道,蓬勃发展的产业,和气热情的群众,总让人感到身心舒畅,总想再去看一看这被忠义文化浸润的古老村庄。

  如今,关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系列规划建设给该村带来崭新的变化。

忠义代代传

  “我们关村是关公后裔聚居地,忠义文化传承村,特殊历史文化赋予了这个村子特殊的文化内涵。”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说,“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地方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等,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关村位于古城镇政府西南一公里处,临夏线公路西侧,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有515户居民,2200口人,共有土地3540亩地。

  关村产业发展以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方向,通过建设高标准设施大棚、家庭农场等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依托种植、养殖等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乡村振兴开创新路径!

  关村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村民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巧用各类传统节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村风民风逐步好转。每年举办“振兴关村”座谈会,在外工作人员和德高望重的乡贤人士纷纷畅所欲言,为关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每年正月,举办“全民春节运动会”“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等,通过“最美好媳妇”“最美好婆婆”“最美女教师”等,通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厚植文化振兴根基,凝聚乡村振兴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王晋刚介绍,近年来关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前来参观的游客,不仅能感受到关村文化的魅力,而且还可以品味“关村八大碗”等美食,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愉悦。

生态更宜居

  走进关村,鸟语花香,街巷整洁。近年来,围绕“生态宜居”总体要求,关村以环境的大变化倒逼思想观念大变革,推动全村移风易俗、生态文明再上新台阶。

  在街道环境治理上,关村建立了高标准的环卫队伍,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路段的办法,实行“生活垃圾不落地,建筑垃圾定点填埋”的管理办法;完成通村路、环城路、村委大院及村内主巷沥青路面铺设任务。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拆除村内私搭乱建,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通村路、环城路、村委大院,大街小巷全覆盖;新建扩建绿化面积26000平方米,邀请县林业局对全村5条主干街道进行高标准规划,打造“一村一主题、一街一景观的特色风貌”,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园林格局。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实施了“煤改电”项目,让老百姓过上了暖冬。在襄汾县率先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200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创造性地推进“厕所革命”,探索运用“通风改良+节水马桶+大三格化粪”新模式,通过全村改厕,通风改良,阻止蝇蛆滋生。同时,积极打造数字乡村、平安乡村,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八年来未出现一例上访案件,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未出现一例刑事案件。

  村民郭建说,村里不仅生态环境好,而且还建设了公共浴室,方便群众洗澡,成立了治安联防队,维护治安稳定,系列措施为群众营造了生态宜居的良好生活环境。

  王晋刚说,近年来,关村“两委”干部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在美丽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获得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平安社区(村)、山西省绿色村庄等荣誉称号。

数字来赋能

  “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平台了解每条街道的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疫情防控等情况。”在关村“数字乡村”联防联控平台,操作员熟练地查看村里的相关情况。

  关村省级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由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按照数字乡村相关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关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利用“区块链”技术,以打造“三农三园”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党支部副书记黎红波介绍,“三农三园”:农业强——绿色家园,农村美——美好家园,农民富——共富家园。建设内容以“2+1+N”的关村数字乡村发展模式为思路,即2个数字化:数字治理、数字产业;1个智慧化:智慧农业;N个应用:数字关村一张图、数字孪生、村百景(VR展示)、智慧党建、村情通、时间银行(志愿、公益岗)、公共品牌建设(一村一品)、安全追溯与监管、产销一体化、数字文旅、数字大田、智慧大棚、掌上识虫、耕地监测、农业生产管理、智慧饮水安全、云健康、云教育、法律援助、就业帮扶、移风易俗讲堂……

  “近年来,我们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凝心聚力谋发展,创造了‘关村经营’,跑出了‘关村速度’,提升了‘关村颜值’,获得了众多荣誉。”王晋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三农三园’为目标,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立足产业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服务在线化,应用便捷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绿色、美好、共富新家园。”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