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大陈村:靓丽后花园 滨河耀明珠

2022-05-26 10:22: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汾河水蜿蜒绕行,滨河路穿村而过,田野上麦浪翻滚,池塘中钓者竞技,街巷中花香四溢,家户里干净整洁……这里是南辛店乡大陈村。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这里正在努力打造襄汾的“北郊花园 滨河明珠”。

美好新生活

  “我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种植富有特色,为我们实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谈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时,大陈村党支部书记张俊峰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大陈村位于襄汾县城以北1公里处,临汾至襄汾的滨河快速路从中穿过,距临汾20公里,仅需25分钟车程,西距襄汾高速口5公里,南邻襄汾通往陶寺遗址的旅游路。村中现有800余户2460人,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万元。耕地面积3600余亩,其中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村西还有山西光大气源有限公司,年产值约40亿元。村里有大小农机合作社3家,辐射带动农户160户约600人。村委会与晋南地区最大的面粉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面粉厂派专人到村收储,实现了所有农户渠道共享、利益共享。62户村民种植山楂、苹果、核桃等经济林380亩,协调农户与临汾大丰超市签订供货协议,确保农副产品不会滞销。

  张俊峰告诉记者,村里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系列工程,实现了工业余热清洁供暖,生活污水管网覆盖率98%,天然气入户率90%。村内主街道绿化及路面硬化已完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大陈村还建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便民服务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党群服务及社保、医保、社会救助、便民代办、信访接待等公共事业服务。村北建有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篮球场及各类体育活动设施。村内的幼儿园为襄汾县第二幼儿园分园。近年来,大陈村的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为广大村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绘就新蓝图

  “来,来,来,回家吃饺子。”走进村民张红彦家,他正跟好朋友及家人吃饺子,看到记者进门后,他热情地招呼。

  张红彦今年65岁,他家做饭烧水用的是煤气,不仅干净整洁,还特别方便。他说,以前做饭取暖全靠烧煤炭、煤泥,不仅不卫生还污染环境,如今家家都用上了煤气,村里环境好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吃啥买啥都方便。

  跟张红彦一样,广大村民都享受到了好政策带来的好生活。如今,大陈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后,广大村民奔走相告,争相谈论着村里即将发生的变化。

  为了高水平谋划大陈村的乡村振兴工作,该村聘请山西旺源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襄汾县南辛店乡大陈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

  按照规划布局,大陈村将建设“一带一轴四片区”。一带,即汾河生态景观带。借助汾河生态治理工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汾河河道两侧生态景观。一轴,即滨河南路旅游发展轴,融入襄汾县滨河南路旅游发展轴线,围绕“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民俗”和“旅游+康养”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四片区即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主产区,以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结合场地池塘适当发展休闲体验等娱乐项目为特色的滨河休闲观光区。以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种植为主,打造中小学拓展实践基地和亲子休闲体验基地为特色的亲子研学体验区。以配套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宅基地,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为特色的生活居住服务区。

  张俊峰说,按照规划,大陈村将以一产为基础,发展精品农业。通过一三产联动,拓宽发展模式。同时,盘活宅基地,植入旅游服务。最终形成“一带一轴四片区”发展格局,带动众多村民增收致富。

建设新家园

  轰鸣声中,挖掘机有条不紊地作业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清新的味道。

  “这里正在建设设施大棚,长100米,宽13米,墙厚5米,高3.6米,总面积1300平方米。”张俊峰介绍,“现在我们正在建设采摘大棚样板,完工后将组织党员代表、相关专家等进行参观考察,并对大棚进一步完善,随后将开始实施系列建设工程。”

  走进大陈村的垂钓园,众多垂钓高手正在碧波荡漾的岸边悠闲地垂钓。垂钓园位于大陈村村东,总面积60亩,这里水清鱼肥,吸引了尧都、襄汾、曲沃等周边垂钓爱好者前来垂钓。这里还建设了农家乐饭店,举办过系列垂钓比赛,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大陈村把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文化活动广场等系列项目改造工程列入了今年计划,通过进一步提升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实现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双提升”。

  “我们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我们将按照规划先行、注重统筹推进,按照‘一带一轴四片区’发展布局,大力发展集亲子研学、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采摘为一体的产业项目。”张俊峰说,“通过实施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将把我们村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生活设施便捷、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治理高效的精品农业示范村。”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