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提起许文平,临汾经济开发区滨河街道后楼底社区乃至郭家庄社区的居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声“热心肠”“活雷锋”。
为何许文平会赢得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仲秋时节,记者前往后楼底社区一探究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房屋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这里正是文体活动室兼便民裁缝铺。进入屋内,只见许文平正在一台电子缝纫机上缝补衣服,旁边两位大妈打下手,帮忙拆下需要重新缝纫的外套领子,仨人嘴上聊着天,手上干着活,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几人忙碌时,一位姑娘急匆匆地进来问:“姨,我的校服裤子改好了吗?”许文平笑着递过裤子说:“早都改好了,这下准合身。”姑娘道谢后,高兴地接过裤子离去。
今年52岁的许文平是郭家庄人,18岁时便在服装厂工作,喜欢上了裁缝这门手艺,后来还在市区鼓楼北开了一家“小女裁缝店”。30多年的裁缝生涯,不仅让她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而且连设计服装这样的高难度活也游刃有余,经常有人请她帮忙设计新款衣服。
后楼底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马章忠介绍:“现在许大姐不仅是社区的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和网格员,还是居民的裁缝员。忙完社区工作后,她都会守在便民裁缝铺免费给大家缝补衣服,需要用到的布料都是她自个出钱买的,每年为居民缝缝补补的衣物有上千件,这一便民服务已经持续了五年之久!”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街上的服装店越来越多,裁缝铺却是难觅踪影。许多居民想缝补衣物无处可去。2018年,位于向阳西路的后楼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在社区“两委”的支持下,许文平利用文体活动室的角落,把便民裁缝铺开了起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她自掏腰包买了一台智能缝纫机和一台电子锁边机。自此以后,大家伙儿谁的衣服需要修改、谁的衣服拉链坏了、谁的衣服破了个洞,都会上门找她帮忙。久而久之,连修窗帘、缝坐垫、补床单、裁被罩这些活她都接了下来。用周边居民的话来说,许文平可不是一般裁缝,而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专门服务群众的“全能裁缝”,更难能可贵的是五年如一日地坚持免费缝补,即使在节假日居民也能享受到她的贴心服务。
记者在便民裁缝铺看到,七八件缝补好的衣物整齐摆放在一起,却都没有写名字。“我打小在这里长大的,周边都是几十年街里街坊的邻居,用自己的这门手艺给大家缝缝补补也费不了多大事。这一来二去,和大家越发熟络,谁给过来的衣服也都记得一清二楚。”许文平笑着解释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就想着用裁缝这一技之长给大家伙儿搞好服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回报社会。”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