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曾经的“车辆乱停放、垃圾随地扔、居民怨气多”到如今的“环境洁净美、邻睦风亦暖、人人都点赞”的文明社区,20多年来,尧都区铁路东街道三元社区从“问题小区”完美逆袭为全国“先进”、全国“最美”,其奥秘何在?问及居民,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这与“最美书记”刘卫星这个当家人的辛勤付出分不开。
工作中,她是社区建设的“领头雁”,一头肩负着社区发展,一头承载着群众期盼;生活中,她是居民的“贴心人”,尽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用情为居民处理家长里短。作为省人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刘卫星用“家”的理念服务群众,一直倾心倾力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急难愁盼。
不遗余力践初心
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矛盾调解室、志琴说事室……走进三元社区居委会,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档案室一排排文件夹分门别类,各种上墙版面一目了然。特别是荣誉室内,从全国到省、市、区授予的60多个荣誉牌匾和证书,让人不禁惊叹:“这个社区真了不起!”
三元社区是尧都区最大的老旧社区,现有居民7000余户20000余人,做好社区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你一个人是怎么带着仅有的几名工作人员,把这样一个老旧社区变成荣誉加身的‘明星社区’?”面对记者的疑惑,刘卫星的回答简单有力:“埋头干,用心干,使劲儿干,直到干出个样子。”
在刘卫星的微信里,有156个工作群和居民群,群内每一条消息她都会及时回复,这让记者惊讶不已。“把社区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已成为刘卫星多年不变的准则。
这份坚守源于居民对她的信任和支持。10年前,三元社区辖区内新开发了阳光住宅小区,由于管理不到位,小区脏乱差,车辆乱停放,居民与开发商矛盾重重,物业费收缴率不足40%,双方矛盾一度激化。刘卫星主动出面,搞调研、定制度,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工作人员每周定期清理小区卫生,在路面设置隔离带,新建自行车棚,科学划分停车位,解决了小区“脏、乱、差”难题,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不断上升,物业费收缴率也达到了95%。刘卫星的实干感动了辖区爱心企业,企业无偿为居委会提供了1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
“有企业赞助,有居民支持,我更要大干一场,打造一个现代化功能齐全的社区,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刘卫星说到做到。
多年来,她不断创新思路,探索出社区“4+6”工作法、“1+3+N”党组织机构架构、十联齐发工作机制、“一核多元”网格架构、红色物业公司“1346”工作法、小区党支部十步工作法等破解社区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变为主事有党、理事有人、议事有法的“三有”小区,把社区打造成了拥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多项“国字号”荣誉的“明星社区”。
服务群众不打折
“有啥事找刘书记,有她在,什么事都能解决。”在居民群众心里,刘卫星是一位“万能书记”。面对居民反映的大事小情,她照单全收,想方设法帮忙解决。
去年,辖区三元新村小区居民段女士反映刚买不久的房子突然裂缝,且有漏水现象。刘卫星走访后,发现此事涉及法律问题,需要请专业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认证。当得知该居民家境困难无力承担后,刘卫星当即协调专业律师免费为其服务,出面找技术人员上门研判墙壁裂缝事宜,并召集社区人大代表、法律顾问、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及技术人员共同协商,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事事亲力亲为,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刘卫星在服务中从不打折扣。为解决某小区居民冬季取暖问题,她一连数天奔波于供暖公司、煤气公司和开发商之间,直至问题解决;为帮助残疾人居民走出困境,她东奔西跑,为其办理低保,开办按摩店;为帮助有逆反心理的高中学生重返校园,她上门与其谈心,联系心理咨询师为其治疗,帮助化解其心理问题……
因劳累过度刘卫星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导致一只胳膊完全使不上劲儿,经常疼得不能动弹。即便如此,她也从不请假,她说:“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带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投入工作。”
面对记者的一句“累吗”?刘卫星哽咽道:“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居民的事情复杂琐碎,说不累是假的,但是一听到居民们对我的肯定,想到组织授予的荣誉,我的干劲儿就上来了。”
“社区干部的职责就是服务居民,他们有诉求,我们就要有回应。”为了实现为民服务精细化,刘卫星充分发挥智慧党建平台作用,实施了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打造了多个党群驿站;成立了红色小院党群议事厅,确保群众苦衷有人听、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总结出了用耐心、细心、真心做好居民群众身边的跑腿员、广播员、安全员的“三心”和“三员”工作“法宝”,确保把居民群众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实。
不负代表新使命
“小区因为没有物业管理,没有存车棚,居民的意见非常大。”“没事儿,我来想办法解决,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就要竭尽所能……”前不久,在三元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刘卫星与辖区某小区党支部物管会负责人围桌而坐,物管会提出意见,刘卫星现场办公,对于能解决的问题当场协调。
“人大代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居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什么。”刘卫星第一时间协调为该小区成立了临时托管物业,自掏腰包带着社区干部和退役军人帮助小区建立了存车棚。
这样面对面现场办公、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早已成为刘卫星的日常,也是她作为人大代表的承诺。不知疲倦、不遗余力地拼搏劲头,助推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脚踏实地、勤勉务实的做事风格,不经意间已积累了威信口碑。2018年,已连任六届尧都区人大代表的刘卫星当选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
“我是社区书记也是人大代表,更应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在刘卫星看来,身兼两职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份信任,而她也将这份信任转化为履职的动力,为群众解决了不少所思所想所盼的民生问题。她利用社区随时随地能接触百姓的便利条件,经常深入机关、企业、乡村、社区,走街串户,广泛开展调研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向省、市、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多篇反映社情民意的高质量调研报告,真正发挥了一名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作用。
不仅如此,刘卫星根据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分布情况,整合多种资源,高标准建设了多个“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活动室,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各种活动,发挥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化解员、权力运行的监督员、便民惠民的服务员“五大员”作用。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文体娱乐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情。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刘卫星始终将群众的需求记在心头,一次次将老百姓的呼声和期盼变为现实。她动情地说:“既然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有责任、有义务为民发声,做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代言人’。”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