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人大代表要为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发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还要把好政策、好声音宣传下去。”日前,记者在翼城县永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见到省人大代表、该公司董事长李刚时,他说出了这番话。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47岁的李刚虽是翼城县南唐乡符册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经营的企业被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领导组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在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李刚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我第一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很想做点什么事,但是从哪里切入?”李刚坦言,最初他有过一段时间的焦虑,“不管做什么,总要勤学善思,只有自己沉淀下来,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几年来,各级人大机关组织的培训学习,李刚一次不落,并主动向老代表学习请教,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他对代表履职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系统了解。
“2019年,我牵头发起的‘关于煤层气合理开发’的议案得到省能源局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2019年、2020年,我联合十几名人大代表连续提出的‘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建议被省政法部门采用,通过网格员队伍的建立,形成了夯实基层治理的大网络,尤其是在近几年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网格员待遇,进一步激发了网格长的工作热情,现在已经成为守护山西平安的中坚力量。”聊起自己提出的意见建议,李刚如数家珍。
每一次建议被采纳,李刚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一系列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和议案,充分反映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所期所盼,为省、市、县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制定措施提供了依据。
从起初的“门外汉”,到现在的“行家里手”,李刚就像一棵树,不断在知识的沃土中向下扎根、汲取养分,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
“身”入基层更要心系基层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刚深知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他沉下心来积极参加调研,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广泛收集民意反映民声,将高质量的建议和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交到省人大常委会,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我一定要自己去调研、去实地看、去和老百姓唠,心里才踏实,这是了解老百姓需求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李刚说,“省、市、县人大机关组织的各种调研活动,我一次都没落下,甚至有时候还会自己去转一转、看一看。”
任职以来,李刚先后参加省、市、县人大机关组织的调研58次,参加座谈会35次,撰写意见建议55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17次,参与人大立法座谈会9次,参加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的活动20余次,用自己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他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水利设施损坏严重的问题情况,并撰写意见建议提交给各级人大常委会,水利部门给予及时关注和解决。针对群众反映的人畜吃水问题,他经过实地调研撰写了意见建议,通过反映情况、参与协调、寻求解决办法,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帮助群众解决了烦心事和闹心事……
“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最应该是我们及时反映解决的问题。”李刚经常在村子里转着看,“我特别喜欢老百姓的笑脸,他们一乐,我心里就跟着高兴。”
一直以来,李刚坚持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多次参加各单位视察和评议;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积极参加市、县人大组织就土地法、环保法执行情况开展的执法检查,并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意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危难时刻彰显代表本色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想做点不普通的事。”李刚所做的“不普通的事”,可太多太多了。
李刚率先在村里搞设施农业,几百亩大棚拔地而起,将设施农业做得有声有色;积极响应县联社开展的“五位一体”活动,和90多户精准扶贫户结对子,每月定期将基本生活费打到贫困户卡上,吸收贫困户在大棚工作,90多户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实现脱贫;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先后资助1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捐资1万元,为南唐中心幼儿园学生购买园服;主动担当作为,购买价值12000元的防疫物资助力联防联控;为县疫情防控值班卡口捐助价值1万元的物资……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农民企业家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践行人民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不仅是代表对选民的承诺,更是为了群众利益愿意担当的态度。李刚常常想:如何才能“担得起”“当得好”。
“我时常告诉自己要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就是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敢担当就是要乐于担当、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善担当就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畅通民意、顺应民盼。我会践行人大代表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实际行动开启一名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崭新征程。”面向未来,李刚有着自己的思考。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