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照亮“城市之美”
——临汾经济开发区深入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
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建成在超市检查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工作
临汾经济开发区召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助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侯剑虹带队督导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党群工作部志愿者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清理辖区卫生死角
临汾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咨询导办台,为办事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正宇幼儿园学生及家长在承诺墙上签字
城管稽查大队发放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海报
滨河办事处举行“一盔一带,安全常在”安全头盔捐赠仪式
消防宣传员向群众讲解日常防火常识等消防知识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现场会在裕景花苑小区举行,居民驻足了解如何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知识
季夏时节,暑气逼人,酷热难耐,却依旧没能阻挡临汾经济开发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坚定步履。
在河汾一路、南焦堡社区等地,党群工作部、投资合作促进部的志愿者顶着骄阳,对道路绿化带卫生死角、灯杆及墙面“牛皮癣”广告进行集中清理,美化市容环境;在党家楼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区破损路面进行清理,重新铺设水泥,并对路面凹陷地带的排水设施进行优化,增加排水口,提升背街小巷的排涝能力;在坂下、高河店等社区,巾帼志愿服务团开展“学交规、守交规,知敬畏”专项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倡导安全文明出行,营造更加顺畅、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交通秩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行动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更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它如春风化雨,丈量着一个城市的高度,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温度,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厚度。今年以来,临汾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利民、惠民体现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各个方面,坚持强基础、补短板、促提高、见成效、出亮点的工作理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用“文明之光”照亮了“城市之美”。
1.以文塑形 扮靓美好家园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热切期盼,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定‘创则必成、建则必胜’的信心决心,以非凡的勇气、坚韧的毅力、昂扬的斗志,上下同心对标干、突出重点精准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务实干,确保创建目标圆满完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5月30日,在临汾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建成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动员令。
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临汾经济开发区坚持把人民的期待变成创建的行动,把人民的呼声作为努力的方向,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工程,修建了上樊社区和下樊社区连接道路及排水工程,将往日的“烂泥路”变成了如今的“幸福路”。将中大街、坂下街、东大街等道路的66个井篦井盖更换为铁质井盖,协调有关部门对损坏路面重新铺沥青,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在鼓楼北大街、河汾一路、东大街、河汾路等街道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56个,规范了停放秩序。实施银苑新村小区、市审计局家属院小区这两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
“城市管理者蛮用心的,原来这里有一片凹陷但没破损的路面,大家骑行经过时容易发生危险,没想到已经修好了。”7月29日晚8点半,出来锻炼身体的张大妈惊喜地发现,中大街和向阳西路交叉口以北约30米处的路东非机动车道,那片凹陷路面早已重新铺了沥青,修整一新。
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直接体现。临汾经济开发区大力整治环境卫生,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配合环卫部门清理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截至7月底,共清理生活垃圾2330车,清运积存垃圾547车,清理“牛皮癣”广告1659处。另一方面,科学安排湿扫车、洒水车运行,加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洒水降尘力度,按照“日产日清日转运”机制,每日将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置,截至7月底,累计转运14682.12吨。
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挂等行为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居民带来出行不便和安全隐患。临汾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主干道路“街路长”制度,由城管稽查大队重点负责,其他科室辅助配合,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截至7月31日,累计取缔占道经营1890处,规范流动摊点580处,规范店外经营900余家,摸排户外广告牌匾720处,安装、更换、加固广告牌匾53处。同时,大力开展文明交通秩序整治志愿服务,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道社区志愿者在重要路口配合交警工作,对乱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马路、不戴头盔等行为进行文明劝导150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达850余人次。
2.以文润城 擦亮“城市窗口”
作为贴近民情、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重要纽带,政务服务大厅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走进临汾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大院,地上印有“残疾人轮椅”醒目标识的两个无障碍停车位分外引人注目,此车位专门用于残疾人停放车辆。政务服务中心历来关注特殊群体,轮椅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等一应俱全,志愿服务人员向有需求者提供全程陪同帮扶代办服务,全方位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步入政务大厅,整洁温馨的服务环境映入眼帘,便民设施应有尽有,志愿服务项目比比皆是,文明诚信、遵德守礼等标语随处可见,规章制度规范上墙,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服务,呈现出一幅“踔厉奋发提升服务效能、同心彰显文明诚信良好形象”的画面。
办事高效便利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景小红向记者介绍,政务大厅设立了“市场主体准入专区”“自主申报服务区”,为主体开办提供“全链条”全程服务,从办理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到领取营业执照、免费刻制印章、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等业务实行“一站式”“零成本”“打包”服务,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实施“闭环”管理。此外,还成立志愿服务导引帮代办服务队,通过自主辅导、全程代办、远程帮办或电话预约、上门办理、延时办理、政银合作、邮政寄递、7×24小时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开办市场主体无纸化、零距离、最快捷、不跑腿。
前来办事的李先生欣然告知记者:“十多年前办事是‘多个部门来回跑、各种纸质资料繁多、办理程序复杂、排队等候时间长’。如今办事只带身份证来一趟政务大厅或居家电联服务热线,便可达成所愿,而且可供选择的办事方式很多,不仅告别了扎堆排队,还能‘足不出户线上办、随时随地掌上办’,办事效率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对临汾开发区的政务服务非常满意。”
如果说政务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办事的窗口,那么物业管理就是服务群众生活的窗口。今年2月份,临汾经济开发区滨河办事处成立了全市首个物业管理服务办公室,拉开了推动物业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大幕。
7月18日,在接到不少居民反映“裕景花苑小区楼下有一家火锅店施工砸墙已有四五天,整栋居民楼均有震感,疑似在拆结构墙”的消息后,物业办工作人员许临忠、霍文革立即会同物业公司人员等赶赴现场。经检查发现:该火锅店在进行整体翻修,拆除内墙地砖时造成了震感,并无拆结构墙的行为。随后,物业办要求该小区物业工程部每天进行巡查,严格控制该火锅店装修时间,避免噪音影响周边居民休息。
虽然成立仅半年,但物业办实打实地做了很多工作:接办回复了12345政务便民热线、市委社情民意通道、随手拍呈批卡、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渠道来源问题160余个。组织指导中骏小区四期成立了全区首个小区物业党支部,也是全区首个“红色物业”。帮助指导市审计局家属院小区成立物管会,结束该小区无人管理的历史。通过在党与群众中架起“连心桥”,协调解决了一大批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身边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用“暖心、贴心、热心”服务擦亮了城市“文明窗口”。
3.以文铸魂 厚植文明风尚
“你好,现在市里正在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里有两张宣传海报,能不能张贴在店内,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7月25日10时左右,规划建设部城管稽查大队的5位工作人员沿着坂下街自西向东“扫铺”,并顺道检查了有无店外经营、随意堆放杂物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叮嘱经营者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
“创建文明城市,我举双手支持!”所到之处,各位经营者纷纷表示支持,现场将印有“创建文明城市 争当文明市民”“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推广分餐公筷 拒食野生动物”内容的精美海报张贴在了店内醒目位置。
临汾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城市社区、商业街区等公共场所的户外大屏以及窗口单位、企业、建筑工地围挡、临街门店LED电子屏、公交候车亭电子屏等,广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志愿服务等内容。张贴4000份“创文”海报,并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居民公约版面69块。在山西临汾经济开发区微信公众号开设《公筷科普》《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专栏,及时发布工作动态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让文明理念如春风细雨般渗入市民生活。
“坚持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立身正德,坚持廉洁从教,坚持真情育人,积极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7月16日下午,党群工作部群团部门联合辖区正宇幼儿园,开展了“树廉洁家风 建廉洁家庭”活动,全体教师面对家长和学生做出庄严的承诺,给祖国的未来作出了榜样和表率。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的创建靠人。活动通过讲述廉洁小故事、表演皮影戏《悬鱼拒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父母之行 孩子之样》、观看连环画展板等形式,让孩子及家长沉浸式体验廉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良好家风文化,起到“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的效果,进一步厚植城市文明风尚之基。
文明新风,润物无声。临汾经济开发区妇联相继举行了“相约最美家庭 传承良好家风”“弘扬清廉文化 传承清廉精神”“清廉临开好家风 少年儿童心向党”等特色活动,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为着力点,引导广大群众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带领家庭成员汲取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的精神养分,以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区的文明风尚,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4.以文固本 夯实安全之基
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我在网上看到多起因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违规进电梯引发的火灾伤人事故。之前我们小区也有类似情况,后来在消防、社区的联合整治下,这种现象再也看不到了。”8月1日,家住后楼底社区向阳华府小区的郭先生告诉记者。
5月以来,临汾经济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针对高层住宅楼、老旧小区,全面排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乱停乱放、私拉“飞线”等行为。消防人员、志愿者、网格员等结合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为群众讲解乱停电动车、违规充电的危害,督促整改消防隐患。同时,为从源头上消除隐患,该大队协调临汾市电动车行业协会,在各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检测点,提供免费检修服务,对存在隐患的进行维修。截至7月底,共检查42个小区,剪断充电“飞线”73根,督促各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管控系统93部,排查整改隐患105处。维修电动自行车811辆,更换问题电池215套,极大地提升了辖区的安全水平。
临汾市美业鑫物业服务公司总经理李云介绍:“我们管理的德和阳光尚都小区陆续建设了3个车棚,配有13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30个充电口,还安装了12部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管控系统,既方便了居民充电,也保障了小区安全,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贡献了‘物业力量’!”
像德和阳光尚都小区这样的“优等生”如今越来越多,为了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车难”的“顽疾”,在滨河办事处物业办、区消防救援大队的大力支持协调下,经有关部门审批,辖区5个小区新建、增建了车棚,6个老旧小区正在审报安装充电桩,20个小区正在安装充电桩,16个小区安装了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管控系统,其他高层小区也将陆续安装该系统,越来越多的小区拥有了安全充电的良好环境,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各个小区也随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进入8月份,临汾经济开发区又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集中攻坚月”行动,随着行动不断推进,一个个“脏乱差”顽疾被清除,一张张“城市名片”被擦亮,让城市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越来越多的人们行动了起来,用一道道“文明之光”照亮“城市之美”。
记者 高洁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